落實經濟動能方案 景氣樂觀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如能加速落實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相信經濟景氣會讓大家更為放心、更加樂觀。總統馬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如能加速落實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相信經濟景氣會讓大家更為放心、更加樂觀。
總統馬英九昨天上午在國慶講話中指出,「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讓產業走向更高附加價值,增加勞工生產力與薪資」。
行政院昨天下午舉行記者會,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交通部長毛治國、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施顏祥等人與會,施顏祥在會中回應總統所提方向。
施顏祥表示,台灣產業結構調整要朝「生產製造」與「服務行銷」並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中,生產製造已具國際水準,但「服務行銷還有很大改進空間」,要將生產製造和服務行銷拉到同樣位階的策略地位,台灣產業結構才能更進一步提升。
他舉例,像智慧型手持裝置開發,其中觸控面板開發、行動記憶體、半導體應用處理開發等關鍵元件或技術,或精密機械的高階工具機控制器,這些開發須奠基目前基礎,再精益求精,才能提升製造價值。
施顏祥指出,政府預計在5年間投入新台幣上百億經費支持法人機構、學術單位提升製造業附加價值。目前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約20%,盼2020年提升至28%,接近先進國家水準。
促進投資方面,施顏祥說,促進就業的補充性外勞政策中,外勞引進放寬是非常重要;土地供應要能迅速安排,讓廠商快速投資,其中都會型工業區更新與都會型容積放寬都在討論中,特別是新北市表達很大意願。
此外,經濟部積極研擬服務業專區規畫,盼可比照香港及新加坡模式。
施顏祥表示,排除投資障礙在各部會努力下,腳步也加快。在各部會齊心努力下,將有良好經商環境與投資案件,也會有更優質的工作機會和較高的生活品質。
拚經濟 政院和時間賽跑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國慶演說揭示拚經濟,在民眾殷切期盼下,政院猶如和時間賽跑,唯有「Just do it」,別無他途。
過去幾年的國慶演說,兩岸關係通常是重點,但近年來台灣經濟嚴峻,馬總統今年談話宣示「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和「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半數以上都在談拚經濟。
實際上,以台灣目前的經濟情況,真的是到了必須儘快拿出具體成果的時候了。就連馬總統昨天提出「提高薪資水準」的政策方向談話,立即被聯想成是要宣布調漲基本工資月薪部分,可見民眾的期待。
行政院下午召開記者會,由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經濟部長施顏祥、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和交通部長毛治國、行政院副秘書長黃敏恭出席說明拚經濟相關規劃,媒體記者也一再追問官員如何有感復甦,官員的壓力可想而知。
尹啟銘坦言,「我知道大家心裡面都很急」,但政府的政策不能馬虎,任何政策都應審慎規劃評估。
行政院長陳冲曾對外界表達「We need your support(我們需要支持)」,並對閣員提點「We needyour action(我們需要行動力)」。不論是支持或行動力,在各界紛紛對台灣經濟提出警訊之際,行政團隊的當務之急就是拿出方案。
對於僱用外勞鬆綁部分,政院各部會已針對台商返台新增投資案外勞鬆綁配套方案達成共識,對於馬總統提到勞動市場的限制條件應與時俱進、兼顧勞工權益與促進投資間的平衡,已經有了進展。
推升經濟動能持續進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下週將台商回台投資整體方案提報政院,最快11月經陳冲核定後實施。
備受矚目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則加快腳步,可望在10月底提出方案。
政院的「一週一亮點」,包括這週提出的「農業黃金廊道」,應是具體可行計畫,有助於提振經濟,未來相關部會的執行力將是關鍵。
馬總統宣示鬆綁外資等政策方向,並強調「未來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展現拚經濟的決心,政院也必須跟上,把決心化為績效。
誠如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所說,行政院現階段是「Just do it」、少說多做。不論是1個月提出有感績效、或是3個月觀察期,行政團隊都是在和時間賽跑,唯有往前衝,沒有時間往後看了。
施顏祥:開放陸資幅度不會太小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開放陸資來台政策實施後,製造業已98%開放,將全面檢討附有但書項目,服務業也將進一步開放,「預期幅度不會太小」。
行政院昨天下午舉行記者會,由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交通部長毛治國、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施顏祥等人與會,施顏祥在會中表示,總統馬英九提到便利投資排除障礙,也就是要更開放,「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
他指出,法規要持續鬆綁,一是僑外投資是否有空間鬆綁。二是加緊陸資開放,經濟部正彙整各部會意見,製造業已開放98%,但有部分限制,服務業開放50%,也可再進一步開放。
施顏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僑外與陸資來台有兩個不同法規規範,在僑外投資條例,現行是要求「事先許可」,將改為「事後報備」,行政院已在討論條文,有關事後報備門檻有多高,條文沒明定,將授權行政部門處理,他說,「原則是越低越好」。
在陸資來台方面,施顏祥指出,目前是採許可制,陸資來台部分將遵照總統所提方向,在不影響國家安全與就業情況下「儘量開放」。
施顏祥進一步指出,目前製造業開放項目98%,服務業與公共建設項目均超過一半。不過,製造業部分是有附加條件,例如不能有控制權或投資比例不能超過50%,目前經濟部針對所有製造業項目全面檢討,尤其針對已開放但有附加條件項目,並與相關公、協會溝通。
毛治國:觀光外匯目標五千億
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表示,觀光政策目標為民國105年迎接1000萬名國際觀光客,期盼創造觀光外匯收入新台幣4700億至5000億元。
總統馬英九發表101年國慶演說後,行政院下午舉行記者會,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經濟部長施顏祥、毛治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尹啟銘等與會。
毛治國表示,行政院桃園航空城專案小組每個月開會一次,訂定兩個目標,第三航廈102年公告設計標;航空城特定區計畫102年開始規劃,希望103年核定,展開區段徵收。
在東部交通方面,蘇花公路和南迴公路改善在進行中。台鐵新購列車,其中2列車將在10月底上岸,15列車自102年5月起至102年底全部進口,完成測試後,最後4列車預計103年1月上線。新車優先用於東部,解決一票難求問題。
花東鐵路電氣化目標在102年底通到台東,南迴鐵路電氣化102年預算已編列新台幣8000萬元設計費。
毛治國表示,觀光服務能量要提升,目標在105年迎接1000萬名國際觀光客。
他指出,觀光局有一系列優化品質計畫,目標在105年達到觀光外匯收入4700億元至5000億元。預計105年有550家各種等級的星級旅館,民宿達1000家,國際連鎖旅館增至20家以上。
毛治國表示,在追求數量同時,要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吸引更多高價值觀光客來台。
尹啟銘:鬆綁外勞激勵台商回台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尹啟銘昨天表示,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下週將提報行政院;他期盼透過外勞鬆綁等措施,未來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可倍增。
尹啟銘表示,新增台商回台投資鬆綁外勞比例,強調的是外勞引進必須創造本勞更多就業機會,初估引用1個外勞可創造2個本勞就業機會,加上外溢效果,1個外勞起碼可創造2個以上本勞就業機會。
尹啟銘指出,2000至2010年經濟成長率較1990至2000年下降很多,主因一是深化資本方面,固定投資比1990至2000年差很多;二是資源配置產生問題,法令因素無法讓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自由移動。
對於台商回台外勞開放比例,尹啟銘表示,雖與經建會原先提出的有落差,但目前達到彼此都可接受;政策會產生多少結果與政策本身誘因有關,希望未來台商回台可以倍增,今年台商回台投資達到新台幣500億元規模,未來希望可以倍增。
至於可因此提升多少薪資?尹啟銘表示,尚須進一步分析。
他表示,如外勞引進超過8萬,創造本勞就業機會16萬到24萬人,但這個規模占勞動力市場比重不大。
尹啟銘說,本勞的勞動力市場,基層勞動力短缺,供給與需求間也可激盪薪資成長,幅度多大目前還無法估算,須有一段時間研究。
行政院9日晚間跨部會會議達成初步共識,台商回台投資案可增額進用15%或20%外勞,並享有5年維持現行附加就業安定費的豁免期;外勞最高進用比率仍維持不能超過40%。
上述方案送行政院長陳冲核定後,最快11月實施,實施期程至民國103年12月底止。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