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期低 經長看好明年景氣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首度表示,今年全年出口很難維持正成長;但他也說,今年基期較低,看起來明年景氣會比今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首度表示,今年全年出口很難維持正成長;但他也說,今年基期較低,看起來明年景氣會比今年好。
施顏祥於去年底經濟部年終記者會時曾為今年出口訂下成長率可達8%到10%目標,高於當時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期。
施顏祥昨天接受中央社專訪首度對外坦言,當初設定今年出口目標時,沒預料到今年景氣一路往下走,就他目前看來,今年全年出口要維持正成長,恐怕很難。
不過他表示,由於9月上半個月出口成長高達12%,因此「9月出口轉正成長應該是確定的」。
至於如何看待未來景氣,施顏祥再度搬出他平時常說的一句話,「經濟部沒有悲觀的權利,只有努力的責任」。
他強調,經濟部就跟企業界一樣,無論樂觀或悲觀,還是要努力。
施顏祥舉例,若5個人在搶5張訂單時,每個人可分1張,但當訂單從5張變4張時,「你要在旁邊嘆氣,還是要搶那4張訂單?當然要搶那4張呀」。
儘管施顏祥認為自己並非景氣專家,但他也提到由於今年基期較低,普遍看起來,明年景氣會比今年好,「但好的感覺不會很強」,主要是因為今年基期偏低造成的結果。
施顏祥隨即舉例,儘管明年經濟數據看起來不錯,但若以接單為例,去年有6張訂單,今年變成5張訂單,你感覺是往下跌,那明年變6張訂單,是不是又比今年往上升,一負一正之間,最後感覺是正的,但量也不會比過去高。
施顏祥表示,當訂單從5張變4張,為了生存,還是要搶訂單,不能說全世界貿易總額在減少中,就坐以待斃,他認為這不是企業經營、也不是經濟部該有的態度。
環評無權 經長:接受法規現實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全世界只有台灣的環保單位擁有投資案的同意權,經濟部接受法規的現實,無關挫折,只能期盼環保署及環評委員能夠兼顧經濟發展。
他說,外界大概不相信,經濟部不是環評委員之一,對於環保署駁回六輕申覆案,經濟部尊重環保署維護環境品質的努力,但呼籲、期盼環保署及環評委員能夠兼顧經濟發展。
施顏祥表示,國外環評單位僅是提供專業意見,再由行政院或主管機關綜合考量之後,決定要不要做。
他強調,目前全世界只有台灣的環保署根據環境基本法擁有投資案的同意否決權。在法律架構沒有改之前,經濟部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
施顏祥說,經濟部是招商單位,廠商需要勞動力,經濟部就要去跟勞動主管機關申請,勞動主管機關又有一大堆規定,經濟部站在促進投資、招商的立場,就要協助廠商去取得勞動力。
同樣的,廠商的投資計畫需要環評,經濟部也會協助廠商取得許可,環保署同意做,才可以做。
施顏祥說,這是經濟部的現實,有點辛苦,但這是台灣目前的法制架構,還是要去面對。他認為,總統府、行政院、環保署都清楚這樣的法規架構。
施顏祥以國光石化開發投資案當時專案小組提出的環保結論為例指出,如要把國光石化往外推5至10公里,而且要全部海水淡化,雖然看起來是同意,但列了一長串不可能做下去的但書,廠商成本過高、做不到,只好「撤」了,比等在那裡被「終判」好。
他表示,以前台灣對環境重視不夠,大家是先經濟後環境,後來變成經濟環境並重,現在則是環境經濟並重,必要時環境優於經濟。
施顏祥說,到了環境優於經濟的階段,大家就要考慮會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不過,同意、否決權不在經濟部,他也只能說「期盼」。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