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登陸 蔡英文:盼兩岸朝有利發展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本周四登陸,前主席蔡英文指出,謝長廷踏出這一步的勇氣,以及他的自我期許,我們要給予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本周四登陸,前主席蔡英文指出,謝長廷踏出這一步的勇氣,以及他的自我期許,我們要給予祝福。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的輩份非常深,此行受到各界的高度矚目是必然的。我們希望透過他這次的出訪,能夠強化兩岸之間的認識與瞭解,讓兩岸關係能朝向相互尊重的有利方向發展。
蔡英文2日下午與台灣平面媒體茶敘,除暢談印度之旅的成果,也與媒體就亞洲區域情勢進行對談,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也在場陪同。媒體詢及,如果有機會的話是否願意登陸?蔡英文說,如果有機會的話,當然不會排除,但不論是否為政治人物,有機會就去觀察、就去看,但不要有政治前提。
她認為,中國就在旁邊,我們不可能忽略中國,但要有著力點,走出去本身就是困難的過程。
不過,蔡希望把這場茶敘的焦點放在印度之旅的成果上,對相關兩岸議題回答很簡短,也希望媒體把焦點放在謝長廷,不要在她身上。
針對謝長廷訪大陸,蔡英文辦公室發布新聞稿表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多年來一直都有做務實的調整。從台獨黨綱到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這個過程是體現我們在中國政策上是態度務實、主權立場堅定。
蔡英文說,這次總統大選期間,她明確提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立場。我們深刻理解到台灣與中國在立場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她也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主張。
她指出,民進黨在大選之後,大家都同意要與中國增加交流,讓台灣更瞭解中國,讓中國更瞭解台灣,增進相互的認識,這對兩岸關係是有正面的意義。但我們希望交流就是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也無須在主權問題上做過度的著墨或不必要的詮釋,以免徒增紛擾,減損了交流的意義與作用。
蔡英文表示,我們希望透過謝長廷這次出訪,能夠強化兩岸之間的認識與瞭解,讓兩岸關係能朝向相互尊重的有利方向來發展。對於謝長廷這次的出訪,希望大家用平常心來看待,不需要去過度解讀,祝福他旅途順利。
蔡英文:台灣應面對亞洲 經營印度
民進黨前主席、小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剛訪問印度返台,蔡英文2日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一個時期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下一個階段要處理,要找出突破孤立的方法就是要走出去。
蔡英文日前與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江春男(筆名“司馬文武”)等人訪問印度,2日與媒體茶敘說明印度之旅。
蔡英文認為,過去台灣太過重視美國、歐洲、日本或中國,現在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在亞洲,多看看亞洲其他國家。她說,印度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國家,這個國家很有力、年輕人又多,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又是民主國家,台灣與印度有很多地方可以互補。
江春男也說,我們身處亞洲,過去以來卻只望向歐美,我們對歐美、日本很了解,不了解亞洲其他國家,印度對台灣來深具戰略意義。蔡英文也認為,台灣與印度至少在農業、高科技產業的互補性很大,印度有很優質的高科技軟體人才,印度也是連接中亞與西亞的門戶,經營印度等於間接經營中亞與西亞。
蔡英文表示,我們應該從對周邊國家的重新認識開始,既從他們身上學習到面對挑戰的經驗與智慧,也從他們眼中看到如何看待區域問題的各種考慮。這一方面幫助我們豐富自己,累積更多迎戰風險的能量,更讓我們可以從當中洞悉機會。走出去,就會看見機會。例如全球景氣狀況趨緩惡化下,亞洲各國的高成長背景為何?而又為何在近期也出現趨緩情況?
蔡英文說,台灣作為亞洲一員,應該避免自我孤立的單邊行為。應該了解周邊國家如何思考自身地位,特別相對於中國,我們應該清楚了解這些國家怎麼看待中國,看待台灣和中國關係,以及怎麼樣的立場可以確保我們在區域中的利益。
蔡英文認為,面對亞洲經濟發展與和平穩定,面對、處理中國很重要,但亞洲其他國家也很重要。台灣要走出去,不只是政治上的走出去,更要先發展與各國的實質關係。
她指出,雖然全世界都買得到台灣產品,但台灣人卻沒到世界各地去,國際化程度嚴重不足。台灣須在亞洲各方勢力平衡下,從平衡中找到著力點。
蔡英文表示,亞洲未來幾年是經濟成長、變化最多的地區,很多國家都有潛力等待被開發,未來如果有機會,她希望到亞洲各國走走。
【中評社 / 記者 鄒麗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