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長:新世代挑戰 考試難滿足

基測103年將走入歷史,各界屢有維持聲音。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說,基測無法滿足新世代競爭力,教育不能只
基測103年將走入歷史,各界屢有維持聲音。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說,基測無法滿足新世代競爭力,教育不能只聚焦學科能力。
總統府資政李家同近來撰文批評十二年國教政策,希望維持基測,確保學生素質。蔣偉寧今天出席「101年度第2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強調已多次和李家同溝通請益。
蔣偉寧表示,面對新世代的挑戰,光用考試已無法滿足,年輕人需要更多元能力的培養,不只是學科而已。例如常常有人批評,大學生缺乏主動學習,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經過二次升學考試,許多人「累了」,上大學後就鬆懈了。
另外像是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創造力、文化素養等,都不是考試制度可以滿足的。蔣偉寧以自己在史丹佛大學的經歷為例,申請研究計畫案失利,他不甘心地問教授為什麼,對方說,「你們團隊個個都很優秀,有13個王牌投手,但要贏球賽,還需要捕手、野手等其他球員。」
至於李家同批評採計「服務學習」,使學生搶當志工,出現許多亂象。蔣偉寧表示,或許出發點是「功利」的,但在學校引導下,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社會服務,觸發內心深處的情感,以後或許就能主動關懷弱勢,「假久了就會成真。」
蔣偉寧呼籲社會各界,審視十二年國教各項政策時,不要只看「極端案例」,例如服務學習時數是「門檻式」的要求,學校也會提供充足的服務機會,讓孩子都能參與。
教長:國教若延宕是失信於民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表示,十二年國教民國103年不如期推動,是政府「失信於民」、「難以承受之重」。
教育部今天在台南市舉辦「101年度第2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台南市長賴清德受訪表示,中央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他覺得還需要一些時間凝聚共識。
教育部長蔣偉寧隨後被媒體問及,強調十二年國教103年一定如期推動,如果延期,就是「失信於民」。他說,現在國二學生已慢慢瞭解十二年國教的模式,此時不能再改變,教育單位唯有用「120分的力氣」去推動,務必在103年全面上路。
對於地方政府經費問題,蔣偉寧說,會盡力爭取教育預算在2年內從GDP(國內生產毛額)的5.8%成長到6 %,就能增加約新台幣200、300億元的規模。
蔣偉寧也說,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不會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他不允許這樣的狀況發生,一定會盡全力支援、瞭解地方財政困難。
教長:超額比序應簡化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表示,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必須簡化、門檻化,要「越比越簡單」,讓爭議減到最少。
十二年國教民國103年將正式上路,但各界爭議不斷,尤其是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項目包括體適能、幹部、服務學習等,採計項目複雜,屢有批評聲音。
蔣偉寧今天出席「101年度第2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致詞時強調,十二年國教很多面向都需要努力,但外界最關注的莫過於入學方式的改革。
蔣偉寧表示,教育部希望各招生區在「超額比序」上,做更詳細的思考,讓外在爭議減到最少。大方向上,超額比序項目要簡化,並設定成「基本門檻」,要「越比越簡單」。
蔣偉寧也指出,要徹底解決「超額比序」的爭議,關鍵在讓高中職均優質化,學生就近入學,住家附近就有讓人放心的學校可讀。「如果每個人的志願,從第1個到第10個都一樣,當然會比的很辛苦。」
推十二年國教 賴清德盼增財源
台南市長賴清德今天說,中央推動十二年國教,應給地方政府足夠的財源,現在大部分的教育預算都用在人事費用上,難以施展。
賴清德今天出席「101年度第2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致詞時,向教育部長蔣偉寧請命。
賴清德表示,教育是對下一代的投資,但預算書攤開來,將近3/4的教育預算是人事費用支出,真正花在孩子身上的少之又少;且推動十二年國教需要增加許多人力,中央往往只願出前幾年的經費,之後就由地方政府買單,「教育預算沒人敢減,財政負擔只會越來越大。」
賴清德說,台南市升格後,實質總預算並沒有明顯增加,中央承諾的配套法律許多也未通過,讓施政「左支右絀」。台南市尤其缺乏直轄市應有的財政規模,難以弭平過去縣市教育資源的落差。
賴清德會後受訪表示,中央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覺得還需要一些時間凝聚共識,做為地方政府,會努力配合讓新舊制度銜接順利;但也期盼中央給予更多奧援,讓政策配套周全、穩健地推動,才能讓民眾放心。1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