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交代後日本對兩岸政策之分析

在2009年日本政權變天之後,民主黨新內閣給予外界親中疏美之觀感。尤其在要求外務省官僚公布與美國「核
在2009年日本政權變天之後,民主黨新內閣給予外界親中疏美之觀感。尤其在要求外務省官僚公布與美國「核之密約問題」,並且檢討延長提供美國等盟友在印度洋船艦之油料與美國派駐日本兵員等問題;在亞洲政策上也訴求以回歸亞洲為前提,顯示日本期望在國際上逐漸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之企圖,形塑其政治大國的最終目標,在此將就相關議題進行略述,以東亞地緣戰略、日中利益、日台關係為主。
東亞的地緣戰略因素-海洋戰略
日本與中國分處東亞地區的大陸及邊陲,在地緣上似乎形成了日本結合第一島鏈對中國封鎖的趨勢。但東北亞複雜的政治局勢及東亞海洋戰略地位對日本來說是至關生存安全的第一要素,因此如何與鄰近的崛起強權中國維持友好關係並且維持有利的海洋政策,是日本長期以來的重要課題。
不過筆者認為,為了維護日本在台海地區的利益與地位,以及區域中三方關係的平衡,日本勢必要考慮到台灣的戰略地位。因為台海的安全問題還牽連到了美軍在沖繩普天間基地的遷移、日本在沖之鳥礁建港的問題等等,面對第一島鏈可能被中國遠洋海軍突破的危險,及日本在東亞的安全利益,在美日安保屆滿50周年的此時,日本有事三法的「周邊事態」包含的地理範圍相信仍維持聚焦在東亞地區。
與中交好的背後
在中日與台日三邊的影響因素運作之下,筆者認為從傳統現實主義的國家利益觀點來看,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因素在政治層面上的考量是大於經濟考量的,日本和中國的政治問題包含了朝核六方會談、中日戰略對話、靖國神社參拜問題等,每個問題皆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因此了為國家利益,日本謀求與中國的合作而做出許多讓步。可以看出,日本外務大臣岡田克也在日前宣佈從與那國島撤出自衛隊,和安排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晉見天皇所引發的政治風波,即是民主黨向中方示好的一種表現,未來日中如何進行互動,則有待我們持續的觀察。
日台友好夥伴關係仍在非官方層次
當前民主黨展示的外交政策以「親亞疏美」為主軸,並強調將「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但民主黨日後在推動台日關係方面將以不損害中日關係為前提。台灣對於日本來說,是具有長期的友好關係及地緣政治上的重要因素,但由於台日無邦交關係,無法進行官方上的交流。我國外交部也訂定「台日特別夥伴關係促進年」,促進與日本更深的交往。而日本方面也透過日台交流協會每年提供的獎學金、參訪活動以及「日華議員懇談會」等組織進行半官方及民間的交流。而日方對台釋出的善意近年則包含了觀光免簽證、擴大留學生名額、預計今年將開放松山直飛羽田機場等等。
而面對台灣,政治問題仍牽動日本與美國、中國之間的協定,雖台日經貿往來密切,但在國際政治安全議題之下,日本民主黨仍舊重視東亞地區政治與戰略安全的影響因素,台灣海峽的安全在未來仍舊會牽動著中美日三國的關係,也就是政治議題仍大於經濟議題。不過就目前的局勢分析,日本還會是台海地區安全因素的一個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