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許信良的戰略格局

2012-04-25 14:05:36   1671

被認為是邊緣人物的許信良,這次參選民進黨主席,立即引爆巨大火花。他總是具備縱深視野,卻往往不符政治正

被認為是邊緣人物的許信良,這次參選民進黨主席,立即引爆巨大火花。他總是具備縱深視野,卻往往不符政治正確。然而,他提出的政見與主張,又常常超越整個黨的格局。登記參選主席時,他立即表明將支持蔡英文再戰二○一六年大選,也支持蔡英文「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論述,儼然把黨魁選舉視為一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但是,他的目標顯然並非止於此。凡是知道他大開大闔的氣勢者,都會理解他的參選將使這次權力接班完全改觀。

「大膽西進」的口號,是許信良在一九九五年所揭示的主張。放在當年的政治思維下,可以說石破天驚。但從現在的發展來看,這已成為台灣無法迴避的走向。提出西進主張時,別說民進黨不能接受,即使是國民黨也無法置信。李登輝還未成為第一位民選總統,而連戰與宋楚瑜也還沒有訪問中國的念頭。對於他的敏銳判斷,民進黨總是不吝給予諷刺或奚落,甚至還冠之以變色龍或賣台的罪名。

做為民主政黨,本來就要為國家與時代尋找出路。民進黨自封為本土政黨之後,不僅沒有走出寬闊格局,反而以各種名目來壓制黨內言論,也勇於審判黨外支持者。許信良背負罪名十餘年,仍然還是認同並參與民進黨。在五位主席候選人中,只有他的政見最具遠見。至少在兩岸議題上,沒有一位黨內領袖可以說得非常明白。許信良在去年黨內總統提名辯論時,就已清楚指出必須與中國進行對話。現在大選失利之後,民進黨在兩岸前景上仍然毫無作為。

民進黨建黨之初,就已承諾要把台灣帶出歷史困境。如今,民進黨本身陷入歷史困境之際,許信良則有意要使整個黨走出來。當他定位自己的參選是「支持蔡英文再戰二○一六」,顯然已經看見未來的形勢發展。從黨內的實力來看,至今還未有一個領袖能夠累積蔡英文那樣的得票數,也沒有任何候選人具備全島的選戰經驗。所有的選戰,必須要在既有的戰績成果上開出新局。如果蔡英文未能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則民進黨必須重新再度升火待發,使二○一二的努力完全放棄。

為什麼非得蔡英文不可?究其原因,從目前台面人選來看,並沒有任何一位提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論述。具體言之,四年後,民進黨還要陷入另外一次國家認同的糾葛。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人選對兩岸議題有具體的主張。蔡英文好不容易使黨走出新的視野,只因換了黨魁,所有的政治思考又要重新來過,簡直是在浪費政治資本。許信良與蔡英文並沒有政治淵源,他樂於支持的主要原因,正是看中她在這次大選中所開創的氣象。面對國民黨的優勢,能夠有能力參與競爭場域,民進黨內非蔡英文莫屬。

民進黨不能永遠在派系運作上算計,不能永遠依賴審判別人來累積實力,不能永遠自稱本土而拒絕開門,更不能永遠只是打出空洞的團結口號。中國正在崛起,國民黨也繼續成長,只有民進黨仍然酷嗜派系與排斥。難得出現一位傑出的總統候選人,獲得的選票又那麼亮麗,應該是民進黨的重要資產。有人要回到最初的建黨精神,有人宣稱要重振黨魂,卻無視蔡英文開闢出來的版圖。許信良參選的意義,就在於開創未來歷史,不是回到過去的記憶。

【陳芳明】【時報周刊 第1783期】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3631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