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智坤: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東風?----美中貿易對壘下的台灣出路

2012-03-15 14:29:27   1351

今年適逢中美簽訂「上海公報」屆滿四十周年,也是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然而,中美兩國除

今年適逢中美簽訂「上海公報」屆滿四十周年,也是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然而,中美兩國除了軍事戰略上的備戰之外,也在國際貿易市場上陷入緊張關係。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許多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而信任赤字所帶來的衝突也日益檯面化。

美國公開譴責中國無視WTO的規定,補貼國有企業、控制人民幣匯率、忽略智慧財產權等手段,造成廉價的中國貨品傾銷世界。中國也罕見地在2011年底,對於美國汽車進口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中共外長楊潔篪在全國政協、人大「兩會」公開記者會上,呼籲美國「必須尊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仔細分析中美兩國貿易衝突的根源,在於爭奪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的主導權。由於APEC(亞太經合會)只是一個對話論壇,而不是談判組織,因此APEC會員國的企業代表所組成的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在2004年倡議FTAAP,希望整合過多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所造成的規範紛雜,達到亞太地區真正的貿易自由化。

FTAAP進度沉寂了五年以後,隨著美國藉著TPP(跨太平洋貿易伙伴協定)執行歐巴馬總統「重回亞洲」的策略,與中國結合的東協(ASEAN)聯盟對峙,形成美、中兩國對壘爭奪FTAAP主導權的態勢。

中國領導人追求兩大長期目標:取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支配力,以及團結亞洲國家使其符合中國大陸經濟及外交政策利益的陣營。因此,縱使美國公開呼籲中國也加入TPP談判,中共高層仍視TPP為美國利益而冷漠回應,反而更加緊腳步促進東協十國加六(中、日、韓、紐、澳、印度),也將在今年五月在北京啟動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中國若能成功將東協擴展成「東亞經濟體」,將是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組織,嚴重影響美國重返亞洲之夢。

美國除了嘗試與東協對話(2010年國務卿希拉蕊參加東亞高峰會)以外,也拉攏原本APEC會員國加入TPP,如澳洲、紐西蘭、汶萊、智利、馬來西亞、秘魯、新加坡、越南和日本,以期與中國抗衡。筆者回顧歷史不禁喟嘆:2000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說服國會支持中國加入WTO的理由,是希望透過自由貿易對中國的人權和政治自由產生影響。如今,柯林頓的期待不僅落空,柯林頓太太(國務卿希拉蕊)還要四處奔走友邦,和中國打一場經濟霸權之戰。

筆者鉅細靡遺詳述美、中兩國爭奪主導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結盟狀況,是希望提供各位思考的背景,我們該回到台灣的角度考量:台灣到底要親美還是親中?到底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台灣該如何抉擇?或者我們連抉擇的機會都沒有?台灣本土產業究竟該何去何從?執政黨和在野黨做到應盡的義務嗎?

對於自由貿易協定,馬英九政府最大的問題在於報喜不報憂,不公開充分資訊給產業界及社會大眾。以2010年與中國簽訂ECFA來說,早收清單涉及台灣出口539品項,只占台灣出口比例16%,也就是說有高達84%出口品項不在此清單內。而中國與東協10國去年起陸續協商降低關稅,中、日、韓也將簽署貿易協定。在零關稅的自由貿易浪潮下,中國以關稅減免對台讓利的空間已經逐漸縮小,基於WTO的規範,廉價的中國農產品遲早必須進入台灣市場,馬政府卻還在描繪「美好的中國市場」。

此次馬政府對瘦肉精美牛解禁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馬英九謊稱開放美牛是為了恢復TIFA談判,而恢復TIFA談判是為了台灣加入TPP,這樣的說法是公然欺騙國人。TIFA談談停停好幾年,根本與台美簽訂FTA沒有直接相關;再者,美國對於台灣是否加入TPP仍然抱持懷疑的態度。去年中,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在會見美國駐APEC大使唐偉康(Kurt Tong)時,表達台灣加入TPP的意願,唐偉康卻反問:「台灣準備好了嗎」?著實碰了一鼻子灰,簡直貽笑大方。

開放美牛恢復TIFA例行性談判,並不代表台美可以簽訂FTA,更不保證台灣可以加入TPP,所謂「十年內台灣加入TPP」只是馬英九競選總統連任的空頭支票。筆者批評馬英九在國際談判上輸光籌碼,就是指其沒有討到便宜,卻先搖尾乞憐、未戰先降。況且,加入TPP必須將九成以上商品關稅降為零,其他品項則逐年要降到零關稅,這將嚴重衝擊台灣包括農牧業在內的各項產業,「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佔32%,也就是說我們有接近七成以上的糧食必須仰賴進口,若是再開放東南亞、紐澳、中美的農產品廉價傾銷,台灣勢必要走向「滅農」一途。這些資訊,馬政府有提醒農民嗎?做好相關配套補貼或政策協助嗎?

美國強壓馬政府開放瘦肉精牛肉著實可惡,消費者應該予以抵制,然而,若是台灣人民以單一事件激起「反美情緒」則並非理性思考。正確來說,馬英九連任之後,台灣反而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愈顯邊緣化。中國視馬政府為囊中物,美國則因此降低台灣的戰略價值,對中美兩國的好惡,都不如台灣自覺自醒。國民黨貿易談判失策不可靠,民進黨總該做些事情吧!

從美國介入台灣總統大選,到選後蔡英文拒見薄瑞光,顯示民進黨不僅要「瞭解中國」,更要進一步瞭解美國的戰略思維。民進黨從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時代所建立的「台灣遊說團」,在美國國務院和國會所建立的脈絡早已疏離,任何民進黨個人妄言和美國外交體系人員多麼熟絡,不僅是吹牛拉抬身價,且無助於民進黨和美國的聯繫。否則怎麼會蔡英文前腳才離開華府,美國國務院高層隨即釋出「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不放心」訊息?

筆者忝為民進黨中執委一員,在七月份屆滿前仍需善盡言責。面對全球化自由貿易潮流,民進黨應該採取「台灣利益、自主平衡、試點開放、全面交流」四大策略因應。

民進黨擅於政治議題,卻疏於經濟議題的經營。全球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各項產業所帶來的影響,民進黨應該動態分析對於各項產業的影響。筆者一再呼籲民進黨應該結合專業人士成立「政經研究機構」,就是必須站在台灣利益的立場上,與產業界對於中國、美國以及歐洲等區域市場自主分析並且分散平衡,以國會為後盾或應補貼、或應支援技術研發、或應策略聯盟,成為農工產業政策的驅動力量。

馬政府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目前仍然毫無具體內容。民進黨不應受國民黨政策框架之所限,應該擇定單一執政縣市做為試點開放的自由市場,配合國會修法突破法令限制,讓該城市爭取金融服務及品牌中心,成為台灣的「開放之窗」,展現民進黨執政的能力與效率。

這些工作都需要大膽去做、苦心經營,畢竟,東風西風誰壓倒誰?不能光憑意識形態與好惡猜測。對於民進黨而言,「無論東風西風,知美也要知中」才是硬道理。以智庫交流形式與中國相關單位互訪,重建美國華府的「台灣遊說團」,是民進黨該作為也應作為的方向,民進黨相關人才不少,趕快動起來就對了。

●「東風壓倒西風」語出紅樓夢而為毛澤東引用。毛澤東在1957年在莫斯科大學對中國留學生演講革命情勢所言。請參考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45276.html

作者介紹
  • 洪智坤

    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台大法學碩士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