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民調未再攀高,沒有旗艦政策領航、年輕人仍是陌生人?

2025-05-05 10:02:14   282

賴清德這一年來的施政,固然受到國會牽制甚多,可是沒有明確的施政主軸也是事實,總統下設的三個委員會,企圖心很大,包山包海,處處都是重點,反而處處就不是重點。觀察若干民調數字,民進黨流失部分大都流向民眾黨,綠營仍是年輕人的陌生人?

陳敏鳳/評論

美麗島電子報本月公布的總統和政黨滿意度民意調查,賴清德總統和執政黨支持度大幅下滑,這在將滿520就職一年之前,當然是個警訊。賴清德這一年來的施政,固然受到國會牽制甚多,可是沒有明確的施政主軸也是事實,總統下設的三個委員會,企圖心很大,包山包海,處處都是重點,反而處處就不是重點。觀察若干民調數字,民進黨流失部分大都流向民眾黨,綠營仍是年輕人的陌生人?

本月國政民意調查,賴總統的信任度和施政滿意度大約都下滑了8%左右,而巧的是民進黨的支持度也下滑了8%,而兩個在野黨,國民黨上升約2%左右,民眾黨的好感度則上升了6%。粗略地看,府院黨流失的支持度大都流向了年輕人比較多的民眾黨。

再進入交叉分析來看,賴總統的信任度和施政滿意度,以及民進黨的好感度,在各個年齡層裡,20到29歲是最低的,都低於總體信任度及滿意度。而民眾黨在20到29歲裡,好感度還是同黨各年齡層裡最高的,也領先其他政黨。

在柯文哲案發生時,很多年輕選票紛紛從民眾黨出走,大都流向民進黨或中間選民不表態,少數流到國民黨,不過,國民黨一向是年輕選票的絕緣體,作風老派,保守無創意,老是吸引不到年輕人。而當時,賴總統在年輕選票裡,因柯文哲案也曾有一騎絕塵領先的情況,但到如今柯文哲退燒,賴清德的年輕選民也有流失的現象。

民進黨年輕的選票,有回流民眾黨的跡象,以20到29歲最明顯,其次是30到39歲。若到坊間聽聽年輕人的聲音,有些當然還是柯粉,後來因案發生後潛水了。但最近藍白連結了柯文哲案,以及司法調查國民黨死亡連署案,又讓年輕選票有些動搖,死亡連署當然要嚴辦,犯了罪怎可能不辦,只是手法上或者觀感上是否過當,讓政府受到牽累,遭到年輕人誤解,而流失支持度也是一種可能性。

比起前一任蔡英文總統時代,其滿意度的死亡交叉是在2016年8月,也就是上任第一年的第三個月就發生了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的現象,可是蔡英文當時推的政策很清楚,包括年金改革、同婚以及一例一休等政策,其中一例一休政策不滿意很高,也遭到中小企業的反彈,在不斷地反應之後,政府事後也進行陸續地修正,但其年金改革和同婚都是讓台灣社會改革邁進一步的政策,也是未來提到蔡英文就會想到的政策。

賴政府上任一年,國會沒有過半數,執政的環境不如前任順遂,賴政府這一年當然應付國會的法案就花很多心力,國會通過的法案具有非常大的爭議性,但外界也沒有看見行政部門的政策主張,尤其想要台灣進步的最重要政策在哪裡?

總統府下設三個委員會,項目包山包海,企圖心很大,也因項目太多,欠缺提綱挈領的重點,找不到標杆的「旗艦政策」,讓一些努力通通埋沒在茫茫大海的項目裡。反中當然是重要政策,但若淪為長期地意識型態形式操作,也有疲乏之時,不能長久。

其實川普政府雖然搞得全世界雞犬不寧,但川普交代馬斯克最開始的任務,就是政府減肥,後來是搞得太過分,亂砍公務人員使政府減肥計畫,在引發很多爭議後而停止。

但看看台灣,從馬英九時代的組改,改的面目全非,蔡英文時代不減反增,例如增加數發部、農業部,未來又要成立體育部,這種不斷地在幫政府增重增胖的作法,真是令人民覺得有必要嗎?根本是浪費公帑吧。例如數發部的業務,跟多少個部會是重疊的,去年發生的勞動部霸凌案,就是因為要求勞動部要求員工要去作數位發展的事,數發部就該歸建在各部會的附屬單位就好了,不是嗎?

數位發展另設一個部會,導致重疊度大。單獨設立的數發部,該部人員只懂數位又不熟各部會,這種浪費人力的事情,不應予以改革嗎?自從精省之後,陸續又增長出來的部會不知道比省政府多出多少個。

這種沒有效率的公務運作方式,如果大力改革,一定有掌聲,且被認有魄力的示範。賴政府迄今為止並沒有讓人感到有像年改、同婚的改革旗艦政策,本來好像要改的核電能源政策,最後還是妥協在舊觀念裡,不了了之。連司法改革也不談了,最近司法的行動還成為朝野攻防的「政治」話題。

520將至,蜜月期過了之後,才是真金火煉的開始。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