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疫情創6年新高 全台215萬長者仍未打疫苗

2025-04-30 10:01:46   620

疾病管制署昨(29)日公布最新監測數據指出,2025年截至4月28日,國內累計125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定病例,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並已造成14人死亡。其中逾九成死亡病例未曾完整接種公費提供的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疾病管制署昨(29)日公布最新監測數據指出,2025年截至4月28日,國內累計125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定病例,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並已造成14人死亡。其中逾九成死亡病例未曾完整接種公費提供的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顯示預防接種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疾管署呼籲符合資格者儘速接種疫苗,以強化免疫防線、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本波疫情可能與過去新冠疫情期間因防疫措施造成的「免疫負債」有關,加上2025年初流感疫情嚴峻,導致侵襲性細菌性感染隨之升高。他說明,肺炎鏈球菌可引發肺炎、敗血症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可達5%至8%,好發於嬰幼兒與65歲以上長者,亦常見於免疫力低下者。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截至4月底,IPD患者中65歲以上長者占41%,男性占比達61%;死亡個案中有50%為50至64歲年齡層,64%為男性,而14位死亡者中有12人未接種疫苗,另1人僅接種1劑,顯示保護力明顯不足。

為強化預防措施,疾管署自2023年10月起,已將65歲以上長者及19至64歲具IPD高風險因子的族群納入公費疫苗接種對象,提供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以及1劑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截至4月28日,65歲以上民眾累計接種PCV13約175.7萬劑、PPV23約23.3萬劑,兩劑完成接種率僅24.9%,估計仍有約215萬名長者尚未接種任一劑疫苗。

19至64歲的高風險對象,如脾臟功能缺損、免疫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近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以及器官移植者,也可檢具醫療佐證資料經由醫師評估後施打疫苗。該族群目前累計接種人數僅約8,000人,整體涵蓋率仍偏低。

疾管署表示,接種兩劑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後引發中重症的風險,保護效力高達75%。為協助民眾完成「1+1」的疫苗接種流程,高風險族群自3月10日開放接種13價疫苗後,自5月5日起陸續達到8週間隔條件者,應接續施打23價疫苗,以建立完整免疫力。若過去曾施打過PPV23,仍須補接種PCV13。

目前國內PCV13疫苗庫存約44.5萬劑,PPV23則為13.7萬劑,各地衛生局網站已公告可接種醫療院所名單,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眾儘速接種。

考量即將展開的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活動將吸引大批人潮,羅一鈞提醒,大型聚會可能增加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加上COVID-19疫情仍處上升階段,長者及高風險族群應於活動前完成相關疫苗接種,活動期間亦應配戴口罩保護自身健康。

疾管署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如符合接種資格,請儘速前往接種站或合約院所完成疫苗施打,以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降低感染及重症風險。更多疫苗資訊可洽1922防疫專線或疾管署網站查詢。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