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帶來的潛在風險,別讓「皮蛇」到你身上

2025-04-29 13:32:04
449
成大醫院家醫科吳至行主任解釋,帶狀疱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初期可能會出現帶狀劇痛,約1至3天後,該部位開始冒出水泡狀的紅疹。
經歷兩三年的 COVID-19 疫情,雖然疫情已逐漸受控,但除了許多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等病患以外,罹患過 COVID-19 的年長者族群,其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風險也隨之上升。[i]
根據 2020 年美國資料庫的世代研究,針對年長(如:50 歲以上)確診者的追蹤分析發現,罹患 COVID-19 的患者相較於未確診者,帶狀疱疹發生的風險增加 15%。[i]專家推測,這可能與 COVID-19 病毒損害 T 細胞有關,導致長期潛伏於神經節中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重新活化,進而引發帶狀疱疹。[i],[ii]
成大醫院家醫科吳至行主任解釋,帶狀疱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初期可能會出現帶狀劇痛,約1至3天後,該部位開始冒出水泡狀的紅疹。[ii]帶狀疱疹引起的疼痛形式多樣,可能呈現灼燒感、刀割般劇痛、電流刺痛等,疼痛程度甚至超過分娩痛與關節炎,往往使患者難以忍受。[iii]
吳至行主任指出,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投以抗抗病毒藥物緩解症狀為主,但效果有限,且無法完全預防併發症發生[iv]。治療通常包括口服藥物與外用藥膏,療程約2至4週,待水泡結痂脫落後痊癒。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現神經疼痛,[ii]最快更再兩個月就會復發。[v]此病毒源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兒童時期若首次感染該病毒,會表現為水痘;然而,病毒可能會潛伏於體內,成年後仍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重新活化,導致帶狀疱疹的發生。[ii]
帶狀疱疹病毒可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造成水痘[vi]。吳至行主任提醒,尚未感染過水痘的兒童及成人屬於水痘風險族群,而曾感染並產生免疫的成人,仍有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時引發帶狀疱疹的在活化,而且即便是得過皮蛇的人還是有機會再度復發,[vii]其中帶狀疱疹(皮蛇)的高風險族群有:
•年長者(例如:≥50歲)[viii]
•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X]
•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xi],[xii]
•免疫低下或不全者[ii],[xiii],[xiv]
•COVID年長確診者[i]
除了生病,伴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力降低,就會增加帶狀疱疹出現的風險。[viii]
吳至行主任呼籲,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會逐漸下降,當身體無法有效抵禦病毒時,帶狀疱疹的風險也會大幅提升。[viii]因此,民眾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並與專業醫護人員討論如何積極預防帶狀疱疹,特別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xi],[xii]才能有效降低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他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應及早提升免疫力、採取防護措施,才能遠離疾病帶來的不適與風險,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
NP-TW-HZU-PRSR-250001| Date of preparation: Apr 2025
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References:
[i]Bhavsar A;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22;1-8
[ii]Harpaz R;MMWR;2008;57;1-30
[iii]Katz J;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9;79;231-252
[iv]Saguil A;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7;96;656-663
[v]Shiraki K;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17;4;1-9
[vi]CDC;Clinical Overview of Shingles (Herpes Zoster)
[vii]Kim YJ, et al. J Korean Med Sci. 2019;34(2):e1.
[viii]Kawai K;BMJ Open;2014;e004833
[]Chung WS,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11):e2195.
[X]Schmidt SAJ, et al. Br J Dermatol. 2021;185(1):130-138.
[xi]Joesoef RM, et al. Mayo Clin Proc. 2012;87(10):961-7.
[xii]Marra F, et al.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7(1):ofaa005
[xiii]NICE;2022;1-2;Shingles: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xiv]Chen SY;Infection;2014;42;325-334, (KC)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025/04/29
根據 2020 年美國資料庫的世代研究,針對年長(如:50 歲以上)確診者的追蹤分析發現,罹患 COVID-19 的患者相較於未確診者,帶狀疱疹發生的風險增加 15%。[i]專家推測,這可能與 COVID-19 病毒損害 T 細胞有關,導致長期潛伏於神經節中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重新活化,進而引發帶狀疱疹。[i],[ii]
成大醫院家醫科吳至行主任解釋,帶狀疱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初期可能會出現帶狀劇痛,約1至3天後,該部位開始冒出水泡狀的紅疹。[ii]帶狀疱疹引起的疼痛形式多樣,可能呈現灼燒感、刀割般劇痛、電流刺痛等,疼痛程度甚至超過分娩痛與關節炎,往往使患者難以忍受。[iii]
吳至行主任指出,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投以抗抗病毒藥物緩解症狀為主,但效果有限,且無法完全預防併發症發生[iv]。治療通常包括口服藥物與外用藥膏,療程約2至4週,待水泡結痂脫落後痊癒。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現神經疼痛,[ii]最快更再兩個月就會復發。[v]此病毒源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兒童時期若首次感染該病毒,會表現為水痘;然而,病毒可能會潛伏於體內,成年後仍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重新活化,導致帶狀疱疹的發生。[ii]
帶狀疱疹病毒可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造成水痘[vi]。吳至行主任提醒,尚未感染過水痘的兒童及成人屬於水痘風險族群,而曾感染並產生免疫的成人,仍有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時引發帶狀疱疹的在活化,而且即便是得過皮蛇的人還是有機會再度復發,[vii]其中帶狀疱疹(皮蛇)的高風險族群有:
•年長者(例如:≥50歲)[viii]
•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X]
•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xi],[xii]
•免疫低下或不全者[ii],[xiii],[xiv]
•COVID年長確診者[i]
除了生病,伴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力降低,就會增加帶狀疱疹出現的風險。[viii]
吳至行主任呼籲,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會逐漸下降,當身體無法有效抵禦病毒時,帶狀疱疹的風險也會大幅提升。[viii]因此,民眾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並與專業醫護人員討論如何積極預防帶狀疱疹,特別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xi],[xii]才能有效降低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他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應及早提升免疫力、採取防護措施,才能遠離疾病帶來的不適與風險,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
NP-TW-HZU-PRSR-250001| Date of preparation: Apr 2025
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References:
[i]Bhavsar A;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22;1-8
[ii]Harpaz R;MMWR;2008;57;1-30
[iii]Katz J;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9;79;231-252
[iv]Saguil A;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7;96;656-663
[v]Shiraki K;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17;4;1-9
[vi]CDC;Clinical Overview of Shingles (Herpes Zoster)
[vii]Kim YJ, et al. J Korean Med Sci. 2019;34(2):e1.
[viii]Kawai K;BMJ Open;2014;e004833
[]Chung WS,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11):e2195.
[X]Schmidt SAJ, et al. Br J Dermatol. 2021;185(1):130-138.
[xi]Joesoef RM, et al. Mayo Clin Proc. 2012;87(10):961-7.
[xii]Marra F, et al.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7(1):ofaa005
[xiii]NICE;2022;1-2;Shingles: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xiv]Chen SY;Infection;2014;42;325-334, (KC)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025/04/29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以健康新聞、醫藥新知、醫學新技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秉持關心國人健康的理念,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