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白手套買7奈米? 台積電:去年10月已主動通知美台當局

2025-04-28 11:29:51
523
針對外界關注的「華為白手套」事件,台積電近期於最新公布的2024年報中詳細說明相關情況,強調該案為公司主動通報,而非遭官方追究,並指出已積極配合美台主管機關調查與資訊提供。
針對外界關注的「華為白手套」事件,台積電近期於最新公布的2024年報中詳細說明相關情況,強調該案為公司主動通報,而非遭官方追究,並指出已積極配合美台主管機關調查與資訊提供。面對日益嚴峻的出口管制環境,台積電也在年報中多次提及潛在風險與應對策略,展現守法經營的態度。
台積電在年報中透露,2024年10月,公司曾通知美國與台灣有關當局,指出所生產的一種客戶晶片可能被轉移至受限制實體或用於受限制實體的產品,並隨後持續配合主管機關提供更多資訊與文件。台積電強調,即便公司一向盡最大努力遵循所有適用的出口管制與制裁法規,仍無法完全保證未來不會發生違規情形。
對於市場傳聞指控台積電生產的7奈米晶片流入華為旗下產品,台積電早於2020年9月中旬起即已停止向華為出貨,並重申若發現可疑情形,將立即啟動盡職調查並通報主管機關。4月中旬,台積電再次公開表示,已主動與美國商務部就相關可疑案件保持溝通並持續協助調查。
面對日益嚴格的國際出口管制措施,台積電在年報中指出,公司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角色使其難以完全掌握下游客戶對晶片的最終用途與流向,進而增加違規風險。年報亦坦言,若台積電或其合作夥伴未能取得適當出口許可,或違反出口管制規定,可能遭遇聲譽損害、政府調查及相關法律處罰等負面後果。
此外,年報提及,美國自2020年以來陸續加強對華為及中國高階晶片出口的限制,台積電亦依規定停止向相關對象出貨。2024年初,美國進一步規範16奈米及以下製程晶片出口,台積電指出,除特定條件可豁免外,其他情況均須取得出口許可,這可能對部分產品出貨造成延遲或禁止,進而影響營運成果。
台積電南京子公司則於2024年5月獲得「經認證終端使用者(VEU)」無限期授權,得以簡化出口流程,但台積電提醒,未來仍存在授權被終止的風險。
台積電也在年報中警示,隨著全球貿易局勢惡化,特別是美中之間的緊張升級,出口管制及制裁措施恐持續擴大,可能導致供應鏈變動、原物料與設備取得受限,進而影響台積電的生產成本、產品競爭力與客戶需求,增加法律責任與財務損失風險。
舉例來說,中國自2021年起施行「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允許本國公民與法人對因外國法律制裁而受損的情況提起民事訴訟,這對台積電等跨國企業亦構成潛在法律風險。
儘管如此,台積電指出,截至2024年及年報刊印日止,尚未因擴張的出口管制規定而遭遇重大營運影響,公司也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貿易政策變化,並依情勢調整對策,以維持營運穩健。
【圖片為資料照】
台積電在年報中透露,2024年10月,公司曾通知美國與台灣有關當局,指出所生產的一種客戶晶片可能被轉移至受限制實體或用於受限制實體的產品,並隨後持續配合主管機關提供更多資訊與文件。台積電強調,即便公司一向盡最大努力遵循所有適用的出口管制與制裁法規,仍無法完全保證未來不會發生違規情形。
對於市場傳聞指控台積電生產的7奈米晶片流入華為旗下產品,台積電早於2020年9月中旬起即已停止向華為出貨,並重申若發現可疑情形,將立即啟動盡職調查並通報主管機關。4月中旬,台積電再次公開表示,已主動與美國商務部就相關可疑案件保持溝通並持續協助調查。
面對日益嚴格的國際出口管制措施,台積電在年報中指出,公司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角色使其難以完全掌握下游客戶對晶片的最終用途與流向,進而增加違規風險。年報亦坦言,若台積電或其合作夥伴未能取得適當出口許可,或違反出口管制規定,可能遭遇聲譽損害、政府調查及相關法律處罰等負面後果。
此外,年報提及,美國自2020年以來陸續加強對華為及中國高階晶片出口的限制,台積電亦依規定停止向相關對象出貨。2024年初,美國進一步規範16奈米及以下製程晶片出口,台積電指出,除特定條件可豁免外,其他情況均須取得出口許可,這可能對部分產品出貨造成延遲或禁止,進而影響營運成果。
台積電南京子公司則於2024年5月獲得「經認證終端使用者(VEU)」無限期授權,得以簡化出口流程,但台積電提醒,未來仍存在授權被終止的風險。
台積電也在年報中警示,隨著全球貿易局勢惡化,特別是美中之間的緊張升級,出口管制及制裁措施恐持續擴大,可能導致供應鏈變動、原物料與設備取得受限,進而影響台積電的生產成本、產品競爭力與客戶需求,增加法律責任與財務損失風險。
舉例來說,中國自2021年起施行「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允許本國公民與法人對因外國法律制裁而受損的情況提起民事訴訟,這對台積電等跨國企業亦構成潛在法律風險。
儘管如此,台積電指出,截至2024年及年報刊印日止,尚未因擴張的出口管制規定而遭遇重大營運影響,公司也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貿易政策變化,並依情勢調整對策,以維持營運穩健。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