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陸配補繳除籍證明後 海基會:來電量激增136.5%

2025-04-25 18:14:44   737

移民署要求約1.2萬名在台定居的原陸籍人士補件「喪失原籍證明」。海基會表示,近來關於補件問題詢問量大增,總機來電量激增136.5%,加派人力、加增電話線路因應。

近期內政部移民署針對約1.2萬名已在台定居的原陸籍人士,要求補件提供「喪失原籍證明」,引發大量民眾諮詢與疑慮。同時,赴中國大陸後失聯或遭盤查、關押的人數也持續上升,根據陸委會最新統計,相關案件已累計至82人。面對雙重壓力,海基會25日召開背景說明會說明應對措施,並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審慎面對與中國大陸相關的行政程序與行動。

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表示,針對「喪失原籍證明」的補件要求,自4月初以來詢問量暴增,民眾集中洽詢補件流程、驗證方式與時程安排等問題。根據海基會統計,4月7日至18日的服務櫃台業務量較3月17日至28日增加36.2%,法律專線來電量增幅達31.3%,總機來電更激增136.5%,平均每日接聽電話高達146通。為應對突增的業務壓力,海基會已緊急加派人力、加設電話線路,並透過流程簡表協助民眾快速理解辦理程序。

羅文嘉指出,目前收到的補件申請數約500多件,預估由於對岸需辦理公證與郵寄來台程序,所需時間約一個半月,整體補件驗證的高峰期將可能落在5月至6月,海基會已事先規劃人力調度,應對可能出現的業務高峰。

除了行政程序引發的社會反應,赴陸安全風險亦受到關注。羅文嘉表示,根據陸委會截至今年3月底的統計,自去年元旦以來,台灣民眾赴陸後失聯、被留置、盤查或關押的人數已達82人,較前次公布增加7人,其中有2人處於持續失聯狀態,且部分個案涉及詐騙或非法入境。海基會也接獲部分失聯者家屬陳情,並正協助相關追查與聯繫事宜。

羅文嘉指出,根據過往案例分析,民眾赴陸後失聯可歸納為七種情形,包含涉及國安或刑事案件、宗教活動、第三地轉赴中國後失聯、以工作或探親名義前往後失聯等。他特別提醒民眾,尤其是年輕人,需留意來自中國的各類「招攬」訊息,許多表面上以創業、交流為名的活動,實際可能涉及人頭貸款詐騙、廉價旅遊包裝統戰行動等,潛藏安全風險。

隨著暑假將至,海基會呼籲計劃赴陸的青年應仔細審核各項邀約與參加團體的背景,避免捲入違法或具風險的活動之中。海基會也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與陸委會、內政部等單位協調,針對涉及兩岸人員往來與行政措施的敏感事務加強說明與溝通,減少不必要的誤解與民怨。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