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調全球GDP增幅 上修台灣估值至2.9%

2025-04-23 11:00:46   571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2.9%,較去年10月預估的2.7%上調0.2個百分點,遠勝日本、韓國、香港及新加坡。報告也預測台灣今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1.8%,遠低於全球的4.3%。

國際貨幣基金(IMF)22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指出美國近期實施的「百年最高關稅」政策正對全球經濟構成明顯衝擊,並因此大幅下修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由年初的3.3%下修至2.8%,創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低增幅;明年預測亦從3.3%下調至3%。報告指出,美國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兩大經濟體,其成長預期的同步下滑是此次下修的主因。

美國經濟今年的成長率預測從原先的2.7%大幅調降0.9個百分點至1.8%,並估計短期內陷入衰退的機率高達37%,高於去年10月所預估的25%。中國的經濟前景同樣不容樂觀,成長率預測從原先的4.6%下修至4%。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元區、南韓、香港與新加坡亦遭遇預測下調,顯示全球經濟動能普遍疲軟。

然而,在一片低迷中,台灣成為少數表現亮眼的經濟體。IMF此次逆勢上調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自去年10月的2.7%提升至2.9%,不僅高於亞洲四小龍的其他三國,也明顯優於全球平均。國發會隨即發表回應,指出台灣能在全球經濟風雨中穩步前行,主要來自三方面的關鍵支撐:首先是我國在AI與半導體領域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相關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是台商在全球市場中的布局具高度彈性與調整能力,展現出供應鏈應變的韌性;第三則是政府積極因應外部挑戰,除已提出880億元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也正規劃中長期經濟發展政策,透過公私協力掌握國際經濟變局下的新契機。

儘管如此,國發會也提醒,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依然高度仰賴全球市場動態,未來經濟表現仍須視美國進一步關稅政策、中美貿易對峙的發展趨勢,以及本地企業調整與轉嫁能力而定。

IMF同時下修今年全球貿易成長預估1.5個百分點至1.7%,並警告貿易不確定性正加劇金融市場波動。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指出,若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緊張升級,不僅將擴大經濟風險,也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條件惡化,進一步抑制投資與消費。

IMF與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目前正在美國華府召開,全球財政與金融首長齊聚一堂,試圖針對當前嚴重的國際貿易亂局尋求解方。瑞士J. Safra Sarasin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朱尼斯直言,與會各國最關心的問題在於現有國際經濟秩序是否能夠延續,並坦言要在不激怒美國前提下維持秩序,是一項艱鉅任務。

會議期間,來自多個中小型經濟體的代表正積極尋求與美國建立溝通與協商管道,試圖在當前貿易不確定性中為本國爭取更穩定的貿易條件。豐控股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范力民表示,小型國家在面對貿易爭端時,往往缺乏明確策略與談判基礎,這使得與華府建立聯繫變得格外關鍵。

IMF總裁喬治艾娃則呼籲各國應提升經濟體系的韌性與政策靈活度,以對抗外部衝擊對國內經濟的潛在影響。她強調,唯有透過深化改革與強化應變能力,各國方能在變局中穩健前行,降低高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對成長的負面作用。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