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外銷訂單年增12.5% 經濟部:近期不確定性加大
.jpg)
2025-04-22 18:18:49
960
經濟部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統計530.4億美元,年增12.5%,AI、雲端商機仍是支撐接單成長動能;至於川普關稅影響,根據統計處調查,3月僅少數廠商反應有客戶提前拉貨,須持續觀察後續發展才會明朗化。
經濟部22日公布2024年3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達530.4億美元,年增12.5%,表現連兩月成長,累計第一季訂單達1494.7億美元,年增12.1%,創歷年同期次高。經濟部統計處指出,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與雲端應用持續發威,是推升整體接單動能的主要驅力。
從接單貨品分析,3月電子產品接單達201.1億美元,年增21.8%;資訊通信產品接單148.1億美元,年增11.4%,雙雙創下歷年同月第二高紀錄。光學器材則受惠於半導體產業光學檢測設備、面板與鏡頭需求擴增,年增10.4%。
訂單來源方面,美國及東協市場表現亮眼,3月接單金額分別為188.5億與88.3億美元,年增30.7%與26.3%,皆創下歷年同月新高,主因為美系與東南亞地區對電子產品需求持續成長。相較之下,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接單表現疲弱,3月金額為105.3億美元,年減5.3%,主要受到IC設計產業處於新舊產品交替期影響,電子產品接單減少4.7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並給予90天緩衝期,儘管此政策尚未實施,其潛在影響已開始浮現。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3月外銷訂單調查期間雖未跨及新關稅措施正式生效,但市場不確定性已然升高,部分廠商反映因應潛在關稅風險而出現提前拉貨現象,亦有廠商表示訂單未銷往美國,無關稅衝擊,整體呈現「有增有減」。
此外,有企業客戶持續觀望中,導致下單趨於保守。黃于玲強調,關稅政策對接單有潛在影響,但目前仍難以具體量化,需持續追蹤觀察。
傳統貨品接單表現不一,3月機械接單因自動化設備需求推升而年增2.3%,但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分別年減8.7%、6.1%,基本金屬則年減3.8%,主因為市場需求疲弱與海外同業低價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外銷訂單中約45.5%由海外生產,約為241億美元,不會反映在台灣出口統計中。黃于玲指出,接單統計為以接單地區計算,常由客戶付款地作為登記,未必代表實際銷往該國的出口量,應審慎解讀其與雙邊貿易依存度的關係。
展望未來,經濟部預估4月外銷訂單為500至520億美元之間,較3月呈現月減2.0%至5.7%的季節性趨勢,但仍可望年增6.2%至10.4%。黃于玲指出,根據廠商動向指數(47.4%),多數業者預期4月訂單將低於前月,顯示市場需求略為趨緩。
針對是否出現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趨勢,黃于玲表示,當前處於90天關稅協商期,各國與美方仍在積極對話,廠商布局多半依據稅負、利潤與客戶需求等因素調整,未來是否往美國或返台投資,仍待政策明朗後才能評估。
從接單貨品分析,3月電子產品接單達201.1億美元,年增21.8%;資訊通信產品接單148.1億美元,年增11.4%,雙雙創下歷年同月第二高紀錄。光學器材則受惠於半導體產業光學檢測設備、面板與鏡頭需求擴增,年增10.4%。
訂單來源方面,美國及東協市場表現亮眼,3月接單金額分別為188.5億與88.3億美元,年增30.7%與26.3%,皆創下歷年同月新高,主因為美系與東南亞地區對電子產品需求持續成長。相較之下,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接單表現疲弱,3月金額為105.3億美元,年減5.3%,主要受到IC設計產業處於新舊產品交替期影響,電子產品接單減少4.7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並給予90天緩衝期,儘管此政策尚未實施,其潛在影響已開始浮現。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3月外銷訂單調查期間雖未跨及新關稅措施正式生效,但市場不確定性已然升高,部分廠商反映因應潛在關稅風險而出現提前拉貨現象,亦有廠商表示訂單未銷往美國,無關稅衝擊,整體呈現「有增有減」。
此外,有企業客戶持續觀望中,導致下單趨於保守。黃于玲強調,關稅政策對接單有潛在影響,但目前仍難以具體量化,需持續追蹤觀察。
傳統貨品接單表現不一,3月機械接單因自動化設備需求推升而年增2.3%,但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分別年減8.7%、6.1%,基本金屬則年減3.8%,主因為市場需求疲弱與海外同業低價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外銷訂單中約45.5%由海外生產,約為241億美元,不會反映在台灣出口統計中。黃于玲指出,接單統計為以接單地區計算,常由客戶付款地作為登記,未必代表實際銷往該國的出口量,應審慎解讀其與雙邊貿易依存度的關係。
展望未來,經濟部預估4月外銷訂單為500至520億美元之間,較3月呈現月減2.0%至5.7%的季節性趨勢,但仍可望年增6.2%至10.4%。黃于玲指出,根據廠商動向指數(47.4%),多數業者預期4月訂單將低於前月,顯示市場需求略為趨緩。
針對是否出現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趨勢,黃于玲表示,當前處於90天關稅協商期,各國與美方仍在積極對話,廠商布局多半依據稅負、利潤與客戶需求等因素調整,未來是否往美國或返台投資,仍待政策明朗後才能評估。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