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案今起密集審理13天 保母聲請不由國民法官審案遭駁

2025-04-22 17:13:31   640

震驚全台的北市1歲男童剴剴虐死案今(22日)在台北地方法院由國民法官庭正式開審。涉案的保母劉彩萱與劉若琳姊妹,遭控於照護期間對男童施以長期凌虐致其死亡。開審首日不僅控辯攻防激烈,程序爭議頻生,更出現辯方聲請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的罕見訴求,最終遭合議庭駁回。

震驚全台的北市1歲男童「剴剴」虐死案今(22日)在台北地方法院由國民法官庭正式開審。涉案的保母劉彩萱與劉若琳姊妹,遭控於照護期間對男童施以長期凌虐致其死亡。開審首日不僅控辯攻防激烈,程序爭議頻生,更出現辯方聲請「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的罕見訴求,最終遭合議庭駁回。

台北地院已於昨日完成6名國民法官與4名備位國民法官之選任及宣誓,今日首度與3名職業法官共組合議庭審理本案。劉氏姊妹的辯護人以媒體高度報導恐影響國民法官心證為由,聲請排除國民參與審判,改由職業法官獨審。然而,審判長林鈺珍裁示,國民法官已合法組成並宣誓就職,且審前說明程序中已向所有法官充分講解無罪推定與證據裁判原則,程序保障已具足,駁回辯方聲請。

林鈺珍強調,審判應以法庭調查之合法證據為憑,不得參考網路輿論或媒體報導,國民法官制度本身就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價值,不容輕易排除。

另一爭議則為應否使用「剴剴」或代稱「A童」稱呼被害兒童。辯護人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主張應去識別化處理,並指「剴剴」小名已被媒體廣泛報導,恐致國民法官先入為主。合議庭裁定,開庭期間一律以起訴書用詞「A童」為準,並休庭10分鐘要求檢方修改簡報。

檢察官林于湄則主張,「剴剴」是真實存在的生命,稱呼其小名是對生命的尊重,且已符合法律去識別化要求。不過,即便合議庭再三提醒,林檢仍在陳述時多次口誤說出「剴剴」,引發旁聽席與國民法官輕聲失笑。

辯護團另對預計於4月30日出庭的鑑定醫師丘彥南提出質疑,主張檢方與醫師之間有密集聯繫並事先討論證據揭示與答辯內容,形同「套招」,要求法院拒絕其鑑定作為證據。

辯方指出,在檢方提供的聲請書附件中,仍留有與鑑定人對話備忘欄,紀錄哪些證據要揭露、哪些不要使用,形同事先協調劇本。檢方則嚴正否認,稱此為誤會,鑑定報告係丘醫師依全案卷證專業撰寫,並非受檢方操控,並反批辯方無端污衊醫師名譽。合議庭裁示,如辯方對未來判決不服,可將此作為上訴理由提出。

庭訊中,劉彩萱首度承認對「A童」有綑綁、體罰與罰站行為,但否認主觀上有凌虐意圖,情緒激動當庭拭淚表示:「我真的沒有要凌虐A童的想法」。劉若琳則全盤否認犯罪,辯稱自己並非主要照顧者,雖知情卻未介入,也未實際參與虐待行為。

律師團並辯稱,檢方陳述內容雖充滿情緒張力,卻無法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A童」是否有特殊行為或自傷傾向等疑點,仍須由證人作證與交叉詰問釐清。

本案排定自今起至5月8日共13個工作日審理,將傳喚11位證人,包括兩名被告、法醫、鑑定人、外籍看護等關鍵人物。國民法官制度施行以來,此案為首度處理重大兒虐致死案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也成為檢視制度運作公平性的重要案例。

法院重申,國民法官應以庭上調查的合法證據為基礎作判,避免受情緒、媒體或輿論影響,務求還原事件真相、保障雙方訴訟權利。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