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心受挫 金融時報:全球經濟成長下行風險增

2025-04-21 12:32:34   626

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於華盛頓登場之際,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正急遽惡化,主因是美國主導的貿易政策轉向與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導致市場信心崩潰。多位專家警告,儘管目前仍難以斷言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但多重風險交織已讓經濟復甦蒙上濃厚陰影。

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於華盛頓登場之際,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正急遽惡化,主因是美國主導的貿易政策轉向與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導致市場信心崩潰。多位專家警告,儘管目前仍難以斷言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但多重風險交織已讓經濟復甦蒙上濃厚陰影。

由英國《金融時報》(FT)與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聯合編製的「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數」(TIGER),最新數據指出,全球多數主要經濟體的金融市場狀況惡化,消費者與企業信心指標大幅滑落。這與今年初尚顯強勁的開局形成鮮明對比。

報告特別指出,美國信心數據創下指數設立以來最低紀錄,金融市場情勢同步顯著惡化。中國與德國的信心指標亦呈現疲弱,顯示全球三大主要經濟體均面臨內外壓力,經濟動能普遍疲軟。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普拉薩(Eswar Prasad)指出,目前判斷全球是否即將進入衰退尚為時過早,但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崩潰將對成長造成實質壓力。「開放型經濟體無法倖免,信心崩解將壓抑投資與就業成長。」

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4月17日公開表示,受金融市場波動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影響,該組織已準備下修全球成長預測。今年1月的預估值為3.3%,但市場分析普遍認為最終數字將更低。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針對多數貿易夥伴加徵全面性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連鎖反應。歐洲央行也迅速於17日調降基準存款利率1碼至2.25%,警告貿易緊張將進一步惡化區域經濟。

根據花旗集團最新分析報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已調降至2.1%,2026年為2.3%,風險明顯偏向下行。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則在4月16日發表談話指出,儘管近期金融市場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出現波動,但整體仍在可控範圍內。他重申Fed不會因股市重挫而主動干預,當務之急仍是維持長期通膨預期穩定,防止一次性關稅推升變成持續性物價上漲。

但專家普遍認為,關稅措施已對美國內部造成成本壓力,聯準會未來的寬鬆政策空間將受限。普拉薩與其研究團隊指出,關稅轉嫁至消費端將抬高通膨,迫使Fed放棄對抗金融動盪的工具,削弱其穩定經濟的能力。

知名財經作家達斯(Satyajit Das)與洛克菲勒國際主席夏瑪(Ruchir Sharma)等觀察家警告,當前全球正面臨「和平紅利逆轉」,貿易保護主義與地緣衝突日益頻繁,將推升利率與物價,削弱投資信心與資產市場穩定性。

夏瑪指出,美國政府龐大支出掩蓋實際經濟疲弱,加上美元被高估,對全球市場造成扭曲效應。他認為,在政策搖擺不定的背景下,投資人與企業將持續觀望,不利全球經濟復甦動能延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