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注射止痛劑阻斷痠痛訊號 斷開疼痛記憶降術後痛感

2025-04-17 13:15:43
466
人體的大腦會對疼痛產生記憶,痛的時間持續越久,記憶會越難消除,即便透過手術去除疼痛的病因,疼痛記憶仍會存在,臨床統計,術後因疼痛躺在病床的時間越久,恢復速度就越慢,對患者來說較為不利。
1名年逾7旬的長者腰腿痠痛、腳麻長達10年之久,痛到坐立難安、如廁卡關,就醫檢查後發現是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導致劇痛,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考量到長期疼痛會在患者大腦留下記憶,影響復原進度,醫療團隊為其打造「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術前先注射止痛劑斷開疼痛記憶,再執行精準的微創手術,患者術後翌日即能自行下床行走,3個月後行動能力恢復如常,開心重拾含飴弄孫之樂。
彎腰痛到站不起來?腰椎滑脫不容忽視 積極治療是關鍵
收治這名患者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同時也是臺北神經醫學中心研究副院長林建和表示,該名患者忍痛已約10年之久,時程之長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患者起初在感到腳部痠痛時,是先到家裡附近診所復健,雖略有改善,但久了症狀加劇。又因不想開刀,持續忍耐,直到有天彎腰刷牙洗臉,一陣劇痛襲來幾乎站不住,才驚覺事態嚴重,就連半蹲在馬桶,也痛到無法順利排泄,只能借助軟便藥物幫助排便,幾無生活品質可言,最後才下定決心到醫院就診。
就醫後,透過MRI、X光以及神經理學檢查、問診,確認病人腰椎第4節及第5節滑脫,導致腰椎第5根神經遭到嚴重壓迫,背側椎間盤突出形成骨刺,加上腹側一些小面關節擠壓,以前後夾攻方式,嚴重壓迫到腰椎第5根神經。為此,林建和為病人擬定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也就是結合術前止痛策略、減壓及骨融合固定手術,加速術後復原。
大腦對疼痛產生記憶 術前止痛劑可阻斷訊號進入神經系統
林建和醫師解釋,人體的大腦會對疼痛產生記憶,痛的時間持續越久,記憶會越難消除,即便透過手術去除疼痛的病因,疼痛記憶仍會存在,臨床統計,術後因疼痛躺在病床的時間越久,恢復速度就越慢,對患者來說較為不利。而所謂的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是在術前1天先注射止痛效果可維持1週的止痛劑,手術當天在腰椎附近打局部麻醉藥,阻斷痠痛訊號進入神經系統,避免形成神經性疼痛的記憶,接著再展開手術。
個案的手術過程大致為在腰側開兩個長約3公分的小傷口,伸入器械先做減壓手術,清除骨刺、切除腹側突出的小面關節,恢復脊髓腔寬度,讓長期被壓迫的腰椎第5神經伸展自由,最後再放上支架,打上骨釘,完成骨融合的固定手術。術前止痛主要是讓神經感覺不到受傷,術後發炎和疼痛就會下降,雖不至於完全沒有痛感,但至少可將疼痛感降到最低,也可同時減少術後止痛藥的劑量,加速術後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神經有如橡皮筋 一旦受壓迫便可能出現痠、麻和痛等症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宜珊比喻,神經就像是橡皮筋,隨著彎腰、側身及後仰等各種姿勢的改變,在脊髓腔裡自由伸縮,但神經一旦被骨刺或是小面關節壓迫,就會被卡住,並隨著身體彎曲而拉長變形,功能也因此出現問題。剛開始從大腿、小腿到腳背出現異常,若壓迫越來越嚴重,就會出現痠、麻和痛,個案便是從右大腿外側、右小腿外側到腳背痠痛麻,痛到連走路都困難,少說持續數年之久,臨床相當少見。
在術後恢復部分,傳統脊椎手術的患者術後至少要躺1~2個禮拜,但隨著微創手術的進步,住院天數持續縮短,目前術後住院時間可從4天降到2.45天,成效顯著。林建和醫師說,個案在術後隔天即下床走路運動,痠痛麻評估指數從剛開完刀的5、6分持續下降,術後3個月後降到1分,不僅恢復正常走路,如廁也沒問題,病人甚至還形容,輕鬆坐在馬桶上排便的感覺,就是「暢快」兩個字。(吳思奕/台北報導)
(首圖來源/Freepik)
來源:術前注射止痛劑阻斷痠痛訊號 斷開疼痛記憶降術後痛感
出處:NOW健康
彎腰痛到站不起來?腰椎滑脫不容忽視 積極治療是關鍵
收治這名患者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同時也是臺北神經醫學中心研究副院長林建和表示,該名患者忍痛已約10年之久,時程之長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患者起初在感到腳部痠痛時,是先到家裡附近診所復健,雖略有改善,但久了症狀加劇。又因不想開刀,持續忍耐,直到有天彎腰刷牙洗臉,一陣劇痛襲來幾乎站不住,才驚覺事態嚴重,就連半蹲在馬桶,也痛到無法順利排泄,只能借助軟便藥物幫助排便,幾無生活品質可言,最後才下定決心到醫院就診。
就醫後,透過MRI、X光以及神經理學檢查、問診,確認病人腰椎第4節及第5節滑脫,導致腰椎第5根神經遭到嚴重壓迫,背側椎間盤突出形成骨刺,加上腹側一些小面關節擠壓,以前後夾攻方式,嚴重壓迫到腰椎第5根神經。為此,林建和為病人擬定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也就是結合術前止痛策略、減壓及骨融合固定手術,加速術後復原。
大腦對疼痛產生記憶 術前止痛劑可阻斷訊號進入神經系統
林建和醫師解釋,人體的大腦會對疼痛產生記憶,痛的時間持續越久,記憶會越難消除,即便透過手術去除疼痛的病因,疼痛記憶仍會存在,臨床統計,術後因疼痛躺在病床的時間越久,恢復速度就越慢,對患者來說較為不利。而所謂的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是在術前1天先注射止痛效果可維持1週的止痛劑,手術當天在腰椎附近打局部麻醉藥,阻斷痠痛訊號進入神經系統,避免形成神經性疼痛的記憶,接著再展開手術。
個案的手術過程大致為在腰側開兩個長約3公分的小傷口,伸入器械先做減壓手術,清除骨刺、切除腹側突出的小面關節,恢復脊髓腔寬度,讓長期被壓迫的腰椎第5神經伸展自由,最後再放上支架,打上骨釘,完成骨融合的固定手術。術前止痛主要是讓神經感覺不到受傷,術後發炎和疼痛就會下降,雖不至於完全沒有痛感,但至少可將疼痛感降到最低,也可同時減少術後止痛藥的劑量,加速術後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神經有如橡皮筋 一旦受壓迫便可能出現痠、麻和痛等症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宜珊比喻,神經就像是橡皮筋,隨著彎腰、側身及後仰等各種姿勢的改變,在脊髓腔裡自由伸縮,但神經一旦被骨刺或是小面關節壓迫,就會被卡住,並隨著身體彎曲而拉長變形,功能也因此出現問題。剛開始從大腿、小腿到腳背出現異常,若壓迫越來越嚴重,就會出現痠、麻和痛,個案便是從右大腿外側、右小腿外側到腳背痠痛麻,痛到連走路都困難,少說持續數年之久,臨床相當少見。
在術後恢復部分,傳統脊椎手術的患者術後至少要躺1~2個禮拜,但隨著微創手術的進步,住院天數持續縮短,目前術後住院時間可從4天降到2.45天,成效顯著。林建和醫師說,個案在術後隔天即下床走路運動,痠痛麻評估指數從剛開完刀的5、6分持續下降,術後3個月後降到1分,不僅恢復正常走路,如廁也沒問題,病人甚至還形容,輕鬆坐在馬桶上排便的感覺,就是「暢快」兩個字。(吳思奕/台北報導)
(首圖來源/Freepik)
來源:術前注射止痛劑阻斷痠痛訊號 斷開疼痛記憶降術後痛感
出處:NOW健康
作者介紹
-
NOW健康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