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恐讓中國產品來台洗產地 經部、財部祭新措施

2025-04-16 11:25:04   727

面對美國高關稅政策可能引發的產地規避問題,政府針對「中國商品經台灣洗產地」風險,接連由經濟部與財政部提出多項防堵措施,力求維護台灣貿易誠信,避免遭美方質疑而影響雙邊經貿關係。

面對美國高關稅政策可能引發的產地規避問題,政府針對「中國商品經台灣洗產地」風險,接連由經濟部與財政部提出多項防堵措施,力求維護台灣貿易誠信,避免遭美方質疑而影響雙邊經貿關係。兩部會皆指出,這不僅關係產業公平競爭,也直接影響我方在國際談判中的信譽與地位。

經濟部長郭智輝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時強調,政府對洗產地議題「嚴陣以待」。他指出,美國對產地標示的敏感度提高,若台灣無法確實杜絕違規轉運行為,將直接衝擊與美方的互信基礎。為此,經濟部啟動四項防堵機制,包括監控進口數據、加重處罰力道、強化反傾銷調查,以及加強對業者的宣導與教育。違反者最高可處300萬元罰鍰,嚴重者更可面臨進出口資格的廢止。

針對業者的實務需求,經濟部也已針對扣件與工具機等高風險行業進行原產地規定的說明會。郭智輝指出,部分業者原料來自中國,在台加工後再出口至美國,極易被質疑為「產地偽冒」。為強化業界認知,4月15日舉行的首場宣導會吸引超過600人參與,涵蓋機械、電子、金屬、紡織及化學等多個產業。

財政部則從稽查與制度設計角度出發,提出三道防線與四項精進作法。根據財政部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的專案報告,當前策略為「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全力阻斷中國商品以假冒台灣產地方式轉運至美國的管道。

關務署已要求各關區由關務長領隊,組成違規轉運強查小組,針對出口美國的貨品數據進行異常波動監控,並針對高風險廠商進行每週至少一次的強查。其次,透過與經濟部合作,彙整裁罰資料與國內外情資,建構大數據風險資料庫,針對潛在違規行為進行預警與攔截。

在宣導面向,財政部也擴大力道,呼籲廠商遵守產地標示及出口規範,避免誤觸法網。同時也提出「全民檢舉」機制,將鼓勵社會大眾檢舉可疑行為列為制度強化重點。對於是否設置檢舉獎金以提高民眾參與誘因,關務署署長彭英偉表示「將研議可行性」。立法院財委會召委賴惠員也正式裁示,要求財政部於兩個月內提出具體報告。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