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進口晶片和電子產品展開國安調查 上下游全納入

2025-04-15 18:17:24   1097

《聯邦公報》最新公告指出,美國商務部正對進口晶片、矽晶圓、製造設備與下游產品展開全面性調查,並明示關稅手段「不會排除電子產品供應鏈」,為即將祭出的新關稅鋪路。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啟動新一波針對半導體產品的關稅與國安調查,標誌著美方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重整上的立場更趨強硬。《聯邦公報》最新公告指出,美國商務部正對進口晶片、矽晶圓、製造設備與下游產品展開全面性調查,並明示關稅手段「不會排除電子產品供應鏈」,為即將祭出的新關稅鋪路。

根據官方公告,此次行動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展開,該條款授權總統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對進口產品課徵關稅。川普政府已將其應用於鋼鐵、鋁等產業,如今擴大至半導體與藥品。此次調查涵蓋範圍甚廣,包括晶片零組件如矽晶圓、晶片製造設備,以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涉及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產業鏈。

儘管川普在本月11日曾宣布對部分電子產品給予對等關稅的暫時性豁免,但商務部強調,此為短期過渡措施,不代表該產業將長期獲豁免。川普13日再次重申,計畫於「下週內」正式宣布針對進口半導體的新一輪關稅,且會對部分企業採取彈性處理。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於電視節目中表示,針對半導體及電子產品的獨立關稅「可能會在一至兩個月內」公布,並稱這是為強化美國本土產業安全所必須進行的策略轉型。

官方文件指出,此次調查重點之一為評估「提升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的可行性」,其目的是降低對外國供應依賴,尤其針對目前高度仰賴台灣、韓國與荷蘭等國進口的局勢。美方長期以來希望藉由稅收與法規政策推動供應鏈回流,並強化境內產業韌性。

為強化政策支撐,美國早前已推出《晶片與科學法案》,挹注2800億美元資源,用以補助美國境內的半導體研發與製造。此外,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已於本月14日宣布,將在美國設計並興建價值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而台積電亦於3月表示,將加碼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展現對美供應鏈布局的長期承諾。

商務部指出,自4月16日起將開放21天的意見徵詢期,接受產業界與公民對此次調查的建議與憂慮。此舉可望為日後政策細節與關稅實施方式提供參考,但也被視為川普政府穩步推進貿易壁壘的重要過程。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亦同步啟動針對藥品及藥物成分的232條款調查,進一步擴大國安與產業戰略的政策範疇,顯示華府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的敏感性正全面升高。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