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意外頻傳 內政部:擬納搜救使用者付費機制

2025-04-14 12:13:26   565

內政部表示,近期多起山域事故凸顯民眾缺乏安全自我負責觀念,已研提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為,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商,訂定相關規範與罰則,並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遏止不負責任登山行為。

近期頻繁發生山域事故,引發社會對登山安全及搜救資源浪費的高度關注。對此,內政部宣布,已研擬「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為」,並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商會議,規劃包含使用者付費機制與違規裁罰在內的全國一致性登山管理制度,期望遏止不負責任的登山行為。

內政部指出,許多登山事故源於民眾忽略天氣變化、準備不足,顯示國人仍欠缺「安全自負」的基本認知。2019年政府開放山林以來,截至2024年,違反《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累計達195件,裁罰金額超過201萬元;違反《國家公園法》案件則達781件,裁罰金額近160萬元,合計逾360萬元,凸顯規範不足及執行困難。

登山活動涉及教育部體育署、交通部觀光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及內政部轄下的消防署、警政署、國家公園署與空中勤務總隊等單位,權責分散使管理難度升高。為此,國家公園署已於今年3月召開兩場「山域活動一致性規範研商會議」,邀集相關部會、登山社團與專家學者,就全國山域管理方向廣泛交換意見,並獲得與會者一致支持。

研商議題包含:建立搜救勤務的使用者付費制度、強化登山保險、明確違規裁罰標準、推廣登山安全教育,以及制定一致的登山活動規範。相關制度將統一規劃,報請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後正式施行。

針對搜救勤務的龐大成本,特別是直升機出動的高額支出,國家公園署長表示,將研擬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此舉並非意在限制登山權利,而是要求民眾對自身行為負責,以避免濫用公共資源。合理收費標準及執行細節,仍待跨部會進一步討論。

此外,內政部也強調對違規行為加重處分。針對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影響入園安全或浪費社會資源等情節重大者,除裁罰外,最重可處3年禁止申請入園處分,以提升警惕與震攝力,減少山域意外發生。

配合管理制度的強化,國家公園署亦將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安全防護。新開發中的入園手機App預計提供即時推播天候資訊、步道地圖、地震避難指引等功能,並具備「報平安」及自動回傳登山者坐標至守護平台的機制,一旦發生事故,能迅速掌握失聯位置,提升救援效率。

內政部指出,科技化管理是未來趨勢,期望透過資訊系統提升山友的自我保護能力,建立登山活動前、中、後的完整安全管理流程。

內政部再次強調,「山林開放」是促進全民親近自然的重要政策,但「開放不等於放任」,全民應培養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責任態度。未來,政府將持續完善山域管理制度,透過教育、法規與科技並進,引導全民朝向「負責任登山」的文化發展。

內政部亦呼籲,山友應在行前做好行程規劃、裝備準備、風險評估、資訊登錄,並與留守人保持聯繫,共同打造安全且具素養的登山環境。

【圖片來源:翻攝自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