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關稅衝擊 郭智輝:採購及投資是最好方法之一

2025-04-11 16:55:13   765

經濟部長郭智輝11日在立法院表示,根據美國川普政府設計的關稅公式,「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是解決關稅問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並透露台灣經盤點後,擁有高達2000億美元(約6.5兆元新台幣)以上的潛在投資採購資源,可作為談判籌碼,期望藉此與美國達成互利的協商結果。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的潛在衝擊,行政團隊積極尋求多元解方。經濟部長郭智輝11日在立法院表示,根據美國川普政府設計的關稅公式,「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是解決關稅問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並透露台灣經盤點後,擁有高達2000億美元(約6.5兆元新台幣)以上的潛在投資採購資源,可作為談判籌碼,期望藉此與美國達成互利的協商結果。

郭智輝表示,該金額並非固定數字,而是一種策略性表態。他強調談判邏輯類似橋牌,「先叫牌」觀察對方反應,再進行下一步,而不是「一翻底牌」,此番發言是表達台灣擁有可供談判的龐大資源。他也反擊在野黨批評亮底牌之說是「邏輯糟糕」,強調外交經貿談判需具備彈性與前瞻性。

他進一步指出,這2000億美元的資源涵蓋範圍廣泛,包括能源、科技產品等項目。不僅是單純的商品採購,也可能涵蓋對美國本土的直接投資。他強調,政府部門正集結跨部會資訊,組成談判小組,依據市場需求與政策配套,務求在90天的緩衝期內與美方有效協商,避免高關稅對台產業造成實質傷害。

針對如何落實對美投資與採購計畫,郭智輝指出,「台灣與美國的經濟結構高度互補」,包括能源進口、新科技原物料、製造設備等,都可列入採購清單,同時也鼓勵我方企業赴美擴產或設立研發中心,以換取關稅減免或優惠待遇。他並說明,國內有眾多機構與產業具備實際需求,自然存在投資採購的財源與動能。

面對美國原擬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後暫緩至10%的基準關稅一事,行政院日前已提出新台幣880億元「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作為第一階段應對措施。國民黨則主張應將規模擴大至2000億元,與郭智輝提出的對美採購構想金額一致。

對此,郭智輝回應表示,880億元方案僅為初步規劃,係針對突發性衝擊所快速啟動的支援預算,政府將依據美台關稅協商進度與產業實際需求,彈性調整支援幅度。他強調,若未來美方進一步調升稅率或產生連鎖效應,政府不排除提出更多預算,並強調特別預算項目將依法送交立法院審議,爭取跨黨派支持。

在美國針對中國祭出高額關稅背景下,「中國洗產地」議題也浮上檯面。郭智輝表示,針對部分中國企業可能藉由在台設廠或轉運模式逃避關稅的疑慮,經濟部已啟動與美方磋商,將釐清哪些行為屬於「洗產地」,並預告將加強對企業的溝通與查核,呼籲業者儘早修正可能觸法的營運模式,以維護台灣在國際貿易上的聲譽與信用。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