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出招救市 擬向四大銀行注資2.28兆元
.jpg)
2025-03-31 14:51:01
1304
中國4大銀行30日同步宣布,擬透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資金,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中國財政部作為策略投資者,擬認購金額約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28兆元)。
為強化銀行體系穩定並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道,中國四家主要國有銀行近期宣布總額逾5000億元人民幣的大規模增資計畫。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分別提交募資方案,並由中國財政部擔任主要增資參與方,意圖強化核心一級資本應對當前經濟挑戰。
中國銀行計劃募資上限為1650億元人民幣,中國建設銀行則擬募資1050億元。交通銀行宣布將發行最多1200億元股份,而郵政儲蓄銀行則預計募資1300億元。各銀行於週末陸續發布文件公告相關計畫,均強調此次募資將專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維持資本充足率與提升抗風險能力。
根據交通銀行披露,增資完成後,作為其主要出資方的中國財政部將成為控股股東。這也代表中央政府在銀行資本結構中的角色進一步強化,凸顯政策面對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
此次注資舉措是中國政府本月稍早宣布的政策後續行動之一。當時中國政策制定機構曾承諾將向主要國有銀行注資5000億元人民幣,目的在於提高銀行支持貸款與投資的能力,進而推動經濟復甦。分析人士指出,儘管中國大型銀行資產規模龐大,但近年來在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衝擊下,其盈利能力與資產質量壓力已顯現,亟需來自官方的資本注入予以緩解。
資料顯示,四大銀行去年報告的年度利潤幾近持平,淨利潤增幅放緩,利潤率也面臨下滑風險。在房地產債務違約頻傳以及貸款需求疲弱的背景下,銀行資產品質面臨壓力。業界普遍預期,中國今年或將進一步下調基準利率,對銀行利差收入構成擠壓,加重其財務壓力。
中國政府已將202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與去年持平,並明確表示將動用更多財政資源以提振內需、穩定投資,同時應對通縮風險與中美貿易摩擦升溫所帶來的外部衝擊。在此大環境下,透過增資行動強化國有銀行資本結構,為後續的信用投放與政策支持創造空間,成為當前政策的重要一環。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此次大規模注資不僅反映政策面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應對策略,也顯示官方對國有銀行發揮穩定經濟中樞作用的高度期待。未來中國銀行業在維穩經濟、化解風險與支持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平衡表現,仍將是觀察金融政策與宏觀經濟走向的關鍵指標。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中國銀行計劃募資上限為1650億元人民幣,中國建設銀行則擬募資1050億元。交通銀行宣布將發行最多1200億元股份,而郵政儲蓄銀行則預計募資1300億元。各銀行於週末陸續發布文件公告相關計畫,均強調此次募資將專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維持資本充足率與提升抗風險能力。
根據交通銀行披露,增資完成後,作為其主要出資方的中國財政部將成為控股股東。這也代表中央政府在銀行資本結構中的角色進一步強化,凸顯政策面對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
此次注資舉措是中國政府本月稍早宣布的政策後續行動之一。當時中國政策制定機構曾承諾將向主要國有銀行注資5000億元人民幣,目的在於提高銀行支持貸款與投資的能力,進而推動經濟復甦。分析人士指出,儘管中國大型銀行資產規模龐大,但近年來在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衝擊下,其盈利能力與資產質量壓力已顯現,亟需來自官方的資本注入予以緩解。
資料顯示,四大銀行去年報告的年度利潤幾近持平,淨利潤增幅放緩,利潤率也面臨下滑風險。在房地產債務違約頻傳以及貸款需求疲弱的背景下,銀行資產品質面臨壓力。業界普遍預期,中國今年或將進一步下調基準利率,對銀行利差收入構成擠壓,加重其財務壓力。
中國政府已將202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與去年持平,並明確表示將動用更多財政資源以提振內需、穩定投資,同時應對通縮風險與中美貿易摩擦升溫所帶來的外部衝擊。在此大環境下,透過增資行動強化國有銀行資本結構,為後續的信用投放與政策支持創造空間,成為當前政策的重要一環。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此次大規模注資不僅反映政策面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應對策略,也顯示官方對國有銀行發揮穩定經濟中樞作用的高度期待。未來中國銀行業在維穩經濟、化解風險與支持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平衡表現,仍將是觀察金融政策與宏觀經濟走向的關鍵指標。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