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旗效應發威,在野黨如失速列車

2025-03-31 11:22:39   5252

有人認為,府院黨民調的全面高強度飆升,是政治學上所謂的聚旗效應。聚旗效應就是指在國家面臨戰爭或是外交危機的時候,國家領導人或執政者短期內,獲得高的支持度,降低社會或在野黨對政府的批判。

陳敏鳳/評論

美麗島電子報公布本月國政民調,執政黨可說全面大獲全勝,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雙飆高,都回到55%以上,行政院長卓榮泰滿意度更上升10.6%,民進黨政黨支持度也上升9.1%,達到52.7%,執政政黨好感度高達五成以上,真是難得一見,藍白政黨好感度52.4%,加起來不如民進黨;但再細看部分問題的答案,對於政府政策卻又不那麼認同,高支持度與政策認同度間有所矛盾,民意虛實之間,令人難辨。

有人認為,府院黨民調的全面高強度飆升,是政治學上所謂的聚旗效應。聚旗效應就是指在國家面臨戰爭或是外交危機的時候,國家領導人或執政者短期內,獲得高的支持度,降低社會或在野黨對政府的批判。

尤其在野黨又有被認為無能的黨主席朱立倫,及仇恨值很高的總召傅(山昆)萁,以及民眾黨在國會配合的亂象,即使對於執政黨不那麼滿意,不那麼認同,也在兩兩選擇之間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對象,有種對照組的概念。

在這兩條思路上或可解釋,為何執政的府院黨可以在本月國政民調中大獲全勝,節節高升。在野黨若持續無法破解,端正自己監督政府的正確姿態,那未來的大罷免及罷免後的補選岌岌可危。

賴總統召開國安會議後,提出五大項及十七條,並要恢復部分的軍審制,當然有些輿情的確覺得這將促使兩岸緊張,並不認同,但事過幾日,美國AIT台北處長谷立言則出言支持,接下來,政府大動作驅趕大講武統的陸配亞亞,國人覺得十分合理,並且支持,而在野黨則主張言論自由,不該驅趕,結果民意站在哪一方,顯然很清楚,國人都認為是要對抗中共統戰。

國政民調在問及賴總統宣布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修國安十法目的時,43.6%的人認為是為了保護台灣民主對抗中共的統戰,29.2%的人才認為是為了對付在野黨和罷免立委,15.8%的人為了兩岸對抗及戰爭作準備。

若是賴總統有意製造的聚旗效果,走上抗中保台的路線,從本月民調看,顯然是成功的。就像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國的領導人支持率都上升,普丁的支持率增至71.6%,比之前高10%,澤倫斯基的支持率更從30%飆升至90%。

這個月,賴清德總統信任度,上升了6.2%達到56.7%,不信任度37.0%,減少3.5%;滿意度上,賴總統執政滿意度55.6%,上升7.0%;不滿意度40.6%,下滑1.1%。行政院長卓榮泰民意變化更大,施政滿意度47.4%,上升10.6%;不滿意度35.7%,下滑3.4%。而全面下鄉主導政策說明的就是卓榮泰,府院黨可說善用民氣,作戰計畫落實,把策略發揮到淋漓盡致。

政黨方面,民進黨好感度52.7%,上升9.1%,負面評價40.9%,下降4.8%;國民黨的好感度27.2%,下跌4.2%,負面評價已經高達61.2%,上升了6.5%;民眾黨好感度25.2%,下跌3.3%,負面評價也高達61.0%,上升了5.4%。

這應該近十年執政黨和在野黨支持度相差最大的一次吧,民進黨高達五成五的好感度,真是「驚人」,已經遠遠超過了基本盤,同樣,國民黨落在27.2%,也遠低基本盤。負面評價高達六成多,真是令人「佩服」,可以把2024立委大勝的輸光光。

在野政黨支持度落到這種地步,國民黨中央竟然不用檢討?不用人事改組及負責任?這次大罷免來自於過去一年國民黨和民眾黨立法院的表現,如果黨中央無法讓立院黨團改組,黨中央主其事者自顧其位,無能應對執政黨的策略,那整台在野列車正在失速中,卻沒有任何駕駛可以踩剎車,那就只有等著撞上山頭才能停了。

不過,在府院黨高民調的背後,仍有若干微妙的細節。例如其中問及行政院認為在野黨刪預算擴大民眾不安,讓社會更分裂,認同者35.8%,不認同者50.5%;又如民進黨要藉著大罷免換掉立法院長韓國瑜以完全執政,38.3%不能接受,54.3%不能接受;又問到賴總統選前選後兩岸言行是否相符,43.3%認為相符,46.1%認為不相符,認為不相符者略高於相符,但實則只差2.8%。

從這三題大概可以認為是在野黨可以從中找到夾縫生存的空間,不過拿改選立法院長韓國瑜來號召是不可能的,因為即使罷免後補選民進黨可以過半數,但因為不是新國會,要改選院長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委員同意,因此,即使罷免後過半數的民進黨,仍不可能換掉立法院長韓國瑜。

本月的國政民調,只能證明賴總統在對付中共及在野黨都是強硬派,這也許過去一年的國會讓他無法大展手腳,藍白提出的法案及刪減預算方式都無法自圓其說、脫離民意,才讓賴總統採取不得不的作法;另一方面也是美國對兩岸政策態度改變施壓所致,如不斷傳出要改變戰略模糊的策略,那台灣勢必也要跟著戰略清晰、立場鮮明的腳步。賴也只能跟著走,還是只能跟著走嗎?這就看賴總統的選擇了。私下也聽聞賴想要建構兩岸溝通管道,可目前局勢下,主客觀恐怕都有困難。

但這種聚旗效應造成的高民調通常是短期的,911時發動攻打伊拉克戰爭的小布希當時民調也很高,但後來對小布希擔任美國總統的評價並不高。

民進黨若藉這波高人氣完成國會過半數,結果在內政仍如過去一年無法交出成績單,那也再無藉口,屆時民調也可能隨之變化。尤其這種兩岸高度緊張的時期若過長也是不利的。

而今年年底民進黨黨內初選,傳聞賴清德各地支持的人馬都很清楚,而英蘇的爬山政治學及傳聞蔡英文正在募集鉅額的智庫,都在黨內形成對賴總統更大的挑戰壓力,黨內風雲一觸即發。

賴清德用強硬做派來壓制黨外及黨內的挑戰,目前看來是有效的,但這種作法也有保固期限,畢竟民間也傳起懷念蔡英文的聲音了,這都是賴清德的考驗。

而藍白在野政黨也請好好振作吧,畢竟一個立法行政互相制衡的民主台灣才是大家所希望的。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