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批撥補3000億電價仍漲 台電:2500億是投資供電建設
.jpg)
2025-03-24 18:17:22
793
國民黨團2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近年撥補台電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電價卻仍持續上漲。台電說明,政府過去增資台電2500億元並非補貼,而是投資台電規劃的「穩定供電建設方案」,並無法填補台電為減緩物價衝擊導致的虧損。
立法院24日傳出在野黨對電價問題再度發難,國民黨團召開記者會質疑,台電近四年獲得政府撥補逾新台幣3000億元,卻無法阻止電價持續上漲,民眾不滿聲浪高漲。對此,台電出面澄清,強調政府的2500億元增資屬於「穩定供電建設方案」投資,並非用於彌補營運虧損,電價調整則是應對全球燃料價格高漲所致,與核電除役無直接因果關係。
台電指出,該筆增資金額主要用於電網強化、機組汰換與擴建等長期建設計畫,無法直接用來彌補因凍漲電價所產生的虧損。台電自稱過去幾年扮演物價「消波塊」角色,吸收大部分發電成本的上漲差額,實際上已緩解民眾生活壓力。
依據台電說明,全球能源價格自2022年以來大幅上揚,即使近期略有回穩,仍遠高於2016至2020年平均值。預估2025年煤價每噸將達120至130美元,氣價每立方公尺約15.4元,分別比疫情前五年均價高出約六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電價卻在三年間僅調升7.1%,明顯低於韓國的住宅電價累計調幅49%、工業用電更高達106%。
針對有立委指出韓國核能占比高於台灣,電價卻照樣上漲,質疑台灣不應廢核,台電回應,韓國雖有使用核能,但仍需多次調漲電價,顯示核能與電價高低之間未必有直接關聯。反觀台灣近三年內控制電價調幅,有效壓制通膨。根據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49%,明顯低於英國(6.83%)、德國(5.99%)、法國(4.89%)與韓國(3.61%)。
關於虧損原因,台電強調,2022至2024年核電機組除役造成收益損失約400億元,相較之下,同期間因國際燃料價格暴漲導致的虧損高達4000多億元,明顯顯示核能除役並非主因。另因新北市政府延宕核一、核二乾式貯存場執照核發,造成用過燃料池爆滿、機組提前停運,也對運轉造成影響。
至於部分立委質疑台電未配合燃料價格回跌而調降電價,台電則指出,現行燃料價格雖略有修正,卻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若電價長期無法合理反映成本,例如目前家庭用電330度以下費率仍比20年前更低,勢必影響財務永續,台電即便致力開源節流,也難以擺脫虧損局面。
台電最後強調,將依據實際營運成本與燃料價格走勢,向電價審議委員會提出完整報告,由審議會專業判斷後決定是否調整電價,並依法執行相關程序。
【圖片為資料照】
台電指出,該筆增資金額主要用於電網強化、機組汰換與擴建等長期建設計畫,無法直接用來彌補因凍漲電價所產生的虧損。台電自稱過去幾年扮演物價「消波塊」角色,吸收大部分發電成本的上漲差額,實際上已緩解民眾生活壓力。
依據台電說明,全球能源價格自2022年以來大幅上揚,即使近期略有回穩,仍遠高於2016至2020年平均值。預估2025年煤價每噸將達120至130美元,氣價每立方公尺約15.4元,分別比疫情前五年均價高出約六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電價卻在三年間僅調升7.1%,明顯低於韓國的住宅電價累計調幅49%、工業用電更高達106%。
針對有立委指出韓國核能占比高於台灣,電價卻照樣上漲,質疑台灣不應廢核,台電回應,韓國雖有使用核能,但仍需多次調漲電價,顯示核能與電價高低之間未必有直接關聯。反觀台灣近三年內控制電價調幅,有效壓制通膨。根據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49%,明顯低於英國(6.83%)、德國(5.99%)、法國(4.89%)與韓國(3.61%)。
關於虧損原因,台電強調,2022至2024年核電機組除役造成收益損失約400億元,相較之下,同期間因國際燃料價格暴漲導致的虧損高達4000多億元,明顯顯示核能除役並非主因。另因新北市政府延宕核一、核二乾式貯存場執照核發,造成用過燃料池爆滿、機組提前停運,也對運轉造成影響。
至於部分立委質疑台電未配合燃料價格回跌而調降電價,台電則指出,現行燃料價格雖略有修正,卻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若電價長期無法合理反映成本,例如目前家庭用電330度以下費率仍比20年前更低,勢必影響財務永續,台電即便致力開源節流,也難以擺脫虧損局面。
台電最後強調,將依據實際營運成本與燃料價格走勢,向電價審議委員會提出完整報告,由審議會專業判斷後決定是否調整電價,並依法執行相關程序。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