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孤立主義與關稅威脅加劇壓力 英國走鋼索平衡美歐關係
.jpg)
2025-03-21 09:55:02
1514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日益升高的貿易與外交壓力,英國政府正艱難尋求在美國與歐洲之間取得平衡。從防務協議、移民政策到關稅紛爭,川普政府的一連串舉措,正迫使英國重新審視脫歐後的國際定位。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日益升高的貿易與外交壓力,英國政府正艱難尋求在美國與歐洲之間取得平衡。從防務協議、移民政策到關稅紛爭,川普政府的一連串舉措,正迫使英國重新審視脫歐後的國際定位。
國防依賴轉向歐盟 英國尋求安全新架構
隨著川普高舉孤立主義大旗,並傳出其政府可能不再提名美軍擔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的繼任者,英國對自身安全保障的未來愈加憂慮。英國前聯合部隊司令巴倫斯將軍警告,此舉將是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明確信號,意味著歐洲須更獨立地承擔安全責任。
英國首相施凱爾則選擇強化與歐洲的軍事合作。日前,他參訪建造核潛艦的巴羅造船廠,並出席30多位歐洲軍事領袖參與的會議,討論為烏克蘭打造戰後穩定部隊。同時,工黨政府正積極推動與歐盟達成防務條約,期望在5月的英歐高峰會前完成談判,以便參與歐盟最新啟動的1,500億歐元防衛投資計畫。
然而,英國由於非歐盟成員,並未像挪威或烏克蘭那樣擁有特殊參與地位,當前在該計畫中僅獲得35%資金分配的提案,也引發英方不滿。但歐盟方面表態,若協商順利,英國的參與比例仍有上調空間。
關稅戰陰影下 英美談判緊急升溫
除防務議題外,貿易關係也是英國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川普宣布將於4月2日對全球多國實施「互惠關稅」,英國可能在目標之列。美方尤其對英國自2020年起對矽谷科技巨頭(如Alphabet與Meta)徵收的數位服務稅(DST)表示不滿,認為此舉歧視美國企業。該稅每年為英國財政部帶來8億英鎊收益。
英國商務大臣雷諾茲近期已在華盛頓與美國高層貿易官員展開密集談判,盼藉由科技貿易協議、或調整稅收政策,換取川普政府降低關稅施壓。儘管英國財政部暫無取消DST的計劃,但雷諾茲坦言,「快速行動」是必要的策略。部分英國官員亦憂心,一旦美國報復性課稅成真,將對英國汽車、製藥等對美出口造成嚴重打擊。
此外,有觀察指出,英國如果與美國達成低稅率協議,將引發與布魯塞爾的貿易緊張。歐盟可能會認為此舉讓英國出口商佔了便宜,特別是在烈酒等商品領域,蘇格蘭威士忌可能因未被納入川普擬定的200%關稅清單而獲得競爭優勢。
美國入境政策收緊 英德發布旅遊警示
在外交關係日益緊繃之際,英國與德國政府近期亦更新對美國的旅遊建議,提醒自家公民需遵守美方嚴格的簽證與入境規定。先前已有英國與德國公民因違反入境條件而遭美方拘留,甚至有媒體報導指出,一名法國科學家因手機內含批評川普的訊息而遭拒絕入境。這些事件加劇了歐洲對美國移民政策的不信任,也為英美關係添上一層陰影。
脫歐後兩難處境 英國「中立」路線受限
隨著川普政府的政策日趨強硬,英國儘管試圖維持中立立場,但在現實壓力下日益困難。英國僅占美國出口市場的4%,對華府施加影響的能力有限,而若屈從美方壓力,又恐損及與歐盟的關係,特別是在標準、關稅一致性等脫歐後高度敏感的議題上。
有評論指出,雖然與美國深化經濟關係為英國帶來機會,但若需以讓步農業法規或醫療服務市場換取貿易優惠,將付出政治與民意代價。同時,若因配合川普而引發歐盟不滿,恐進一步削弱英國作為橋樑角色的地位。
英國選擇歐洲?策略模糊但傾向漸明
儘管尚未明確表態,英國在貿易與安全兩大議題上已逐漸傾向重回歐洲懷抱。與歐盟的出口額遠高於美國,加上川普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讓英國政府更傾向在必要時與歐盟站在同一陣線。
英國首相史塔默目前採取低調、審慎的策略,等待川普關稅細節正式公布後再行決策。然而,隨著局勢惡化與選擇逼近,英國終將不得不在兩大陣營之間做出明確取向。未來數週,將成為檢驗英國外交與經貿策略的關鍵時刻。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翻攝自x.com/keir_starmer】
國防依賴轉向歐盟 英國尋求安全新架構
隨著川普高舉孤立主義大旗,並傳出其政府可能不再提名美軍擔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的繼任者,英國對自身安全保障的未來愈加憂慮。英國前聯合部隊司令巴倫斯將軍警告,此舉將是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明確信號,意味著歐洲須更獨立地承擔安全責任。
英國首相施凱爾則選擇強化與歐洲的軍事合作。日前,他參訪建造核潛艦的巴羅造船廠,並出席30多位歐洲軍事領袖參與的會議,討論為烏克蘭打造戰後穩定部隊。同時,工黨政府正積極推動與歐盟達成防務條約,期望在5月的英歐高峰會前完成談判,以便參與歐盟最新啟動的1,500億歐元防衛投資計畫。
然而,英國由於非歐盟成員,並未像挪威或烏克蘭那樣擁有特殊參與地位,當前在該計畫中僅獲得35%資金分配的提案,也引發英方不滿。但歐盟方面表態,若協商順利,英國的參與比例仍有上調空間。
關稅戰陰影下 英美談判緊急升溫
除防務議題外,貿易關係也是英國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川普宣布將於4月2日對全球多國實施「互惠關稅」,英國可能在目標之列。美方尤其對英國自2020年起對矽谷科技巨頭(如Alphabet與Meta)徵收的數位服務稅(DST)表示不滿,認為此舉歧視美國企業。該稅每年為英國財政部帶來8億英鎊收益。
英國商務大臣雷諾茲近期已在華盛頓與美國高層貿易官員展開密集談判,盼藉由科技貿易協議、或調整稅收政策,換取川普政府降低關稅施壓。儘管英國財政部暫無取消DST的計劃,但雷諾茲坦言,「快速行動」是必要的策略。部分英國官員亦憂心,一旦美國報復性課稅成真,將對英國汽車、製藥等對美出口造成嚴重打擊。
此外,有觀察指出,英國如果與美國達成低稅率協議,將引發與布魯塞爾的貿易緊張。歐盟可能會認為此舉讓英國出口商佔了便宜,特別是在烈酒等商品領域,蘇格蘭威士忌可能因未被納入川普擬定的200%關稅清單而獲得競爭優勢。
美國入境政策收緊 英德發布旅遊警示
在外交關係日益緊繃之際,英國與德國政府近期亦更新對美國的旅遊建議,提醒自家公民需遵守美方嚴格的簽證與入境規定。先前已有英國與德國公民因違反入境條件而遭美方拘留,甚至有媒體報導指出,一名法國科學家因手機內含批評川普的訊息而遭拒絕入境。這些事件加劇了歐洲對美國移民政策的不信任,也為英美關係添上一層陰影。
脫歐後兩難處境 英國「中立」路線受限
隨著川普政府的政策日趨強硬,英國儘管試圖維持中立立場,但在現實壓力下日益困難。英國僅占美國出口市場的4%,對華府施加影響的能力有限,而若屈從美方壓力,又恐損及與歐盟的關係,特別是在標準、關稅一致性等脫歐後高度敏感的議題上。
有評論指出,雖然與美國深化經濟關係為英國帶來機會,但若需以讓步農業法規或醫療服務市場換取貿易優惠,將付出政治與民意代價。同時,若因配合川普而引發歐盟不滿,恐進一步削弱英國作為橋樑角色的地位。
英國選擇歐洲?策略模糊但傾向漸明
儘管尚未明確表態,英國在貿易與安全兩大議題上已逐漸傾向重回歐洲懷抱。與歐盟的出口額遠高於美國,加上川普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讓英國政府更傾向在必要時與歐盟站在同一陣線。
英國首相史塔默目前採取低調、審慎的策略,等待川普關稅細節正式公布後再行決策。然而,隨著局勢惡化與選擇逼近,英國終將不得不在兩大陣營之間做出明確取向。未來數週,將成為檢驗英國外交與經貿策略的關鍵時刻。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翻攝自x.com/keir_starmer】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