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1萬有譜? 財政部:恐引發舉債發放疑慮
.jpg)
2025-03-10 12:04:48
724
立委主張普發現金,財政部表示,在稅收優於預期的年度,總預算併計特別預算後,整體不一定會有賸餘,若僅以稅收全年實徵數達當年度預算編列數120%,或實徵數大於預算新台幣3000億元為普發現金發放條件,卻未考量整體預算收支,恐有舉債發現金的疑慮。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日召開「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國民黨主張當年度稅收實徵數達預算數120%或超徵3,000億元時,應辦理全民普發現金,並提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希望讓還稅於民常態化。然而,財政部與主計總處對此持反對態度,認為稅收超過預算數並不等於政府有歲計賸餘,若未考量整體預算執行情形,恐衍生舉債發放現金的風險。
根據財政部書面報告,稅收優於預期是依法徵收,並非外界所稱的「超收」,也不是超過應課稅額度的額外收入,因此不必然衍生還稅於民的需求。財政部指出,台灣的預算制度是以總預算搭配特別預算的方式進行規劃,若單獨看稅收數據,未計入特別預算與實際支出情形,就可能誤判政府財務狀況。財政部表示,即使當年度稅收執行數高於預期,仍需考量總預算執行與政府財務狀況,因此不能單以超徵比率或金額作為普發現金的依據。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稅收優於預期時,依《預算法》規定,相關收入須解繳國庫,不得直接用於其他用途。《公共債務法》也規定,政府應優先用於減少舉債或增加還債,以確保財政穩健。以2024年為例,中央政府總預算稅課收入實徵數超過預算數3,757億元,財政部即將其中1,571億元用於減少舉債,另有1,358億元則用於償還債務,較原預算還債金額增加208億元。財政部強調,這樣的運作方式可提升財政韌性,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的挑戰。
主計總處則表示,政府的收支賸餘應優先用於償債或未來重大政事支出,並考量財政政策的彈性,因此不適合將普發現金制度化,避免造成財政負擔。財政部亦認為,將超徵稅收直接發放現金,恐造成長期財政壓力,並可能導致預算規劃失衡,影響政府整體支出安排。
國民黨方面則認為,台灣稅收連年超徵,政府應該以全民共享的方式將多收的稅款返還民眾,而非全數用於還債或納入政府運用。在野黨已預告將優先推動修法,確保當稅收超過一定比例或金額時,能夠依法發放現金,預計普發現金議題將成為本會期立法院攻防的焦點。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財政部書面報告,稅收優於預期是依法徵收,並非外界所稱的「超收」,也不是超過應課稅額度的額外收入,因此不必然衍生還稅於民的需求。財政部指出,台灣的預算制度是以總預算搭配特別預算的方式進行規劃,若單獨看稅收數據,未計入特別預算與實際支出情形,就可能誤判政府財務狀況。財政部表示,即使當年度稅收執行數高於預期,仍需考量總預算執行與政府財務狀況,因此不能單以超徵比率或金額作為普發現金的依據。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稅收優於預期時,依《預算法》規定,相關收入須解繳國庫,不得直接用於其他用途。《公共債務法》也規定,政府應優先用於減少舉債或增加還債,以確保財政穩健。以2024年為例,中央政府總預算稅課收入實徵數超過預算數3,757億元,財政部即將其中1,571億元用於減少舉債,另有1,358億元則用於償還債務,較原預算還債金額增加208億元。財政部強調,這樣的運作方式可提升財政韌性,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的挑戰。
主計總處則表示,政府的收支賸餘應優先用於償債或未來重大政事支出,並考量財政政策的彈性,因此不適合將普發現金制度化,避免造成財政負擔。財政部亦認為,將超徵稅收直接發放現金,恐造成長期財政壓力,並可能導致預算規劃失衡,影響政府整體支出安排。
國民黨方面則認為,台灣稅收連年超徵,政府應該以全民共享的方式將多收的稅款返還民眾,而非全數用於還債或納入政府運用。在野黨已預告將優先推動修法,確保當稅收超過一定比例或金額時,能夠依法發放現金,預計普發現金議題將成為本會期立法院攻防的焦點。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