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川普晶片關稅威脅 台灣矽盾面臨考驗

2025-02-26 10:51:42   838

法新社報導,分析人士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半導體晶片施加關稅,衝擊台灣在此關鍵產業維持全球領銜地位的努力,以及台灣與重要支持者華府的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擬對進口晶片課徵25%或更高的關稅,此舉引發國際關注。法新社25日分析報導指出,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恐將受到衝擊,進一步影響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甚至動搖台美關係。分析人士指出,此關稅政策可能加速台積電等企業向美國遷移部分產能,但台灣若過度外移晶片製造業務,則可能失去「矽盾」(Silicon Shield)戰略地位,對整體國家安全構成挑戰。

台灣是全球最先進晶片的主要生產基地,台積電(TSMC)等企業掌握超過半數的全球晶片市場,並供應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科技巨頭。其高度專業化的製造能力,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川普政府為了減少美國貿易逆差,正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並透過關稅手段施壓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美國。分析人士認為,這將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戰略佈局變得更加複雜。

美國擬徵收的25%關稅是否適用於所有台灣製造的晶片,或僅限於直接出口至美國的產品,目前仍待釐清。根據台灣官方數據,台灣去年的晶片出口總額達1650億美元,其中直接銷往美國的比例相對較低,大部分晶片經由其他國家組裝成電子產品後,再出口至美國。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創新政策專家克林格勒-維德拉(Robyn Klingler-Vidra)指出:「25%的關稅相當可觀,但短期內不太可能顛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過,這項政策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更廣泛影響,而不僅限於台灣對美國的直接出口。」

針對此情勢,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業者已在美國、日本及歐洲擴展產能。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逾2.13兆新台幣興建三座晶圓廠,其中一座預計於2024年底投產。此外,台積電亦計畫在日本擴廠,並於去年啟動歐洲首座廠房的興建。然而,建造新廠房需要時間,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台灣的產能。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經貿,亦使台美關係更加複雜。香港城市大學國際貿易專家夏竹立(Julien Chaisse)分析:「台灣的經濟安全高度仰賴其在半導體製造業的領導地位,而川普的關稅威脅,使台灣的戰略運作更加困難。」

川普過去曾指控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產業,並暗示台灣應該為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付費」。部分分析人士擔憂,若中國對台動武,川普可能因利益考量而不願出兵協防。

面對美方壓力,台灣總統賴清德承諾將擴大對美投資、增加國防預算,並研擬提高美國天然氣進口,以平衡雙邊貿易,試圖化解美方疑慮。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