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糧產增10% 中共中央1號文件聚焦三農
.jpg)
2025-02-24 15:43:39
811
2025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23日公布,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文件指出,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中國發展面臨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越是應對風險挑戰,越要夯實「三農」工作基礎。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23日同步發布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這份文件延續了連續22年以「三農」工作為主題的傳統,也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第13份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央文件。文件在當前國際環境日益複雜、國內發展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強調必須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夯實農村、農業和農民工作基礎。
文件指出,儘管當前農業取得豐收,但隨著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增多,必須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防止規模性返貧現象。文件在架構上延續了前期的底線任務和重點任務,但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突出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推出一系列關鍵舉措,包括鄉村建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資機制優化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具體部署。
在推動農業增效、農村增活、農民增收方面,文件提出從糧食生產、農產品市場調控到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等全方位政策集成。與此同時,文件明確劃定「紅線」:在土地制度改革中,不允許城鎮居民購買農房或宅基地,也不允許退休幹部進入農村佔地建房,從而保障農村資源管理和集體經濟運作的健康發展。這些紅線措施旨在防範地方在推動改革時可能出現的資源流失與風險隱患。
針對農村「三塊地」(即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首先,推動土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30年的試點工作,確保具體承包地保持穩定,為農戶提供長期確定性保障;其次,探索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同時嚴格限制非農村居民進入;此外,在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上,強調要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在土地資源入市過程中分享收益。另有措施提出,在保證耕地總量不減、永久基本農田佈局穩定的前提下,開展以縣域統籌、鄉鎮具體實施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從而提升農村土地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益。
本次文件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概念,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文件要求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推動生物育種、智能農機、人工智慧、數據應用等新興技術的研發和落地。建立和完善以「南繁矽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台為依托的協同攻關體系,旨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從而助力農業由大轉強,邁向現代化。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4日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相關政策解讀和具體落實情況進行說明,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一系列舉措將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文件指出,儘管當前農業取得豐收,但隨著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增多,必須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防止規模性返貧現象。文件在架構上延續了前期的底線任務和重點任務,但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突出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推出一系列關鍵舉措,包括鄉村建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資機制優化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具體部署。
在推動農業增效、農村增活、農民增收方面,文件提出從糧食生產、農產品市場調控到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等全方位政策集成。與此同時,文件明確劃定「紅線」:在土地制度改革中,不允許城鎮居民購買農房或宅基地,也不允許退休幹部進入農村佔地建房,從而保障農村資源管理和集體經濟運作的健康發展。這些紅線措施旨在防範地方在推動改革時可能出現的資源流失與風險隱患。
針對農村「三塊地」(即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首先,推動土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30年的試點工作,確保具體承包地保持穩定,為農戶提供長期確定性保障;其次,探索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同時嚴格限制非農村居民進入;此外,在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上,強調要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在土地資源入市過程中分享收益。另有措施提出,在保證耕地總量不減、永久基本農田佈局穩定的前提下,開展以縣域統籌、鄉鎮具體實施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從而提升農村土地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益。
本次文件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概念,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文件要求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推動生物育種、智能農機、人工智慧、數據應用等新興技術的研發和落地。建立和完善以「南繁矽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台為依托的協同攻關體系,旨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從而助力農業由大轉強,邁向現代化。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4日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相關政策解讀和具體落實情況進行說明,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一系列舉措將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