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勢升溫 法國航母打擊群首次訪問菲律賓
.jpg)
2025-02-21 15:00:06
959
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對峙持續升溫,法國航空母艦打擊群21日起對菲律賓進行3天「前所未有」的訪問,展現共同維護印太地區海事安全的努力。
隨著南海局勢持續升溫,法國航空母艦打擊群「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今起對菲律賓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法國與菲律賓軍事合作史上「前所未有」的舉措,旨在強化雙方防務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海事安全。
根據法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發布的新聞稿,「戴高樂號」航母打擊群此次訪問菲律賓,包括兩艘多用途驅逐艦、一艘防空驅逐艦及一艘輔助補給艦。該打擊群目前正在印太地區執行代號「克里蒙梭25」(Clemenceau 25)的長程部署任務,停靠菲律賓前已在該地區執行任務兩個半月。
法國航空母艦打擊群將造訪蘇比克灣和馬尼拉,期間菲律賓高層軍官將由法國駐菲大使馮塔內(Marie Fontanel)陪同登上「戴高樂號」,參觀航艦設施並聽取「克里蒙梭25」任務簡報。此外,法國官兵也將參與一系列交流活動,包括與菲律賓人進行互動及友誼籃球賽,進一步深化兩國軍事與文化交流。
在航母抵達菲律賓前,法國與菲律賓軍隊已開展一系列聯合演訓。法國「戴高樂號」航空聯隊的海軍「飆風」(Rafale)戰機與菲律賓空軍軍機進行雙邊空中互動,法國驅逐艦則與菲律賓近海巡邏艦「皮勒號」(BRP Gregorio del Pilar)展開海上聯合行動。此外,自2月5日起,法國海事巡邏機已部署在菲律賓克拉克(Clark)空軍基地,執行前期支援任務。
這次法國航母打擊群訪菲,是基於2023年12月法國國防部長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與菲律賓國防部長鐵歐多洛(Gilberto Teodoro)簽署的軍事合作意向書。雙方在南海情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不斷深化防務合作,展現共同維護區域安全的決心。
2024年以來,法國已多次參與菲律賓與美國的聯合軍演。年初,法國巡防艦「葡月號」(Vendémiaire)參與菲美「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事演習,多功能巡防艦「布列塔尼號」(Bretagne)停靠馬尼拉,巡防艦「牧月號」(Prairial)造訪宿霧港。此外,法國軍機也曾訪問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展現雙方日益密切的軍事合作。
法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強調,法國與菲律賓在印太地區擁有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的互動不僅展現了兩國在區域安全議題上的一致立場,也突顯法國對印太地區戰略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加強,法國此舉被視為向菲律賓提供戰略支持,未來雙方可能在海事安全、軍事合作及經濟夥伴關係上進一步深化交流。
【圖片翻攝自facebook.com/NATO】
根據法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發布的新聞稿,「戴高樂號」航母打擊群此次訪問菲律賓,包括兩艘多用途驅逐艦、一艘防空驅逐艦及一艘輔助補給艦。該打擊群目前正在印太地區執行代號「克里蒙梭25」(Clemenceau 25)的長程部署任務,停靠菲律賓前已在該地區執行任務兩個半月。
法國航空母艦打擊群將造訪蘇比克灣和馬尼拉,期間菲律賓高層軍官將由法國駐菲大使馮塔內(Marie Fontanel)陪同登上「戴高樂號」,參觀航艦設施並聽取「克里蒙梭25」任務簡報。此外,法國官兵也將參與一系列交流活動,包括與菲律賓人進行互動及友誼籃球賽,進一步深化兩國軍事與文化交流。
在航母抵達菲律賓前,法國與菲律賓軍隊已開展一系列聯合演訓。法國「戴高樂號」航空聯隊的海軍「飆風」(Rafale)戰機與菲律賓空軍軍機進行雙邊空中互動,法國驅逐艦則與菲律賓近海巡邏艦「皮勒號」(BRP Gregorio del Pilar)展開海上聯合行動。此外,自2月5日起,法國海事巡邏機已部署在菲律賓克拉克(Clark)空軍基地,執行前期支援任務。
這次法國航母打擊群訪菲,是基於2023年12月法國國防部長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與菲律賓國防部長鐵歐多洛(Gilberto Teodoro)簽署的軍事合作意向書。雙方在南海情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不斷深化防務合作,展現共同維護區域安全的決心。
2024年以來,法國已多次參與菲律賓與美國的聯合軍演。年初,法國巡防艦「葡月號」(Vendémiaire)參與菲美「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事演習,多功能巡防艦「布列塔尼號」(Bretagne)停靠馬尼拉,巡防艦「牧月號」(Prairial)造訪宿霧港。此外,法國軍機也曾訪問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展現雙方日益密切的軍事合作。
法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強調,法國與菲律賓在印太地區擁有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的互動不僅展現了兩國在區域安全議題上的一致立場,也突顯法國對印太地區戰略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加強,法國此舉被視為向菲律賓提供戰略支持,未來雙方可能在海事安全、軍事合作及經濟夥伴關係上進一步深化交流。
【圖片翻攝自facebook.com/NATO】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