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專法卡關 衛福部收4500則意見建議暫緩居多

2025-02-18 18:23:27
854
衛福部日前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原訂規範未成年人與孕婦不得嚼食檳榔,並明定禁用場所,但因社會各界意見分歧,修法進程恐受影響。預告期於昨(17)日屆滿,衛福部今(18)日表示,收到超過4500則意見,其中多數建議暫緩推動,目前修法進度尚無具體時間表,後續將進一步與業者、公衛及醫療團體討論。
衛生福利部(衛福部)日前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原訂規範未成年人與孕婦不得嚼食檳榔,並明定禁用場所,但因社會各界意見分歧,修法進程恐受影響。預告期於昨(17)日屆滿,衛福部今(18)日表示,收到超過4500則意見,其中多數建議暫緩推動,尤其針對檳榔業者登錄制度與禁嚼場所的規範引發最多爭議。目前修法進度尚無具體時間表,後續將進一步與業者、公衛及醫療團體討論。
衛福部於去年12月18日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歷時60天預告期已於昨日截止。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國發會「眾開講」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共收到4423則意見,另有來自中央與地方機關的來信上百封,合計超過4500則回饋。從初步彙整的意見來看,多數建議暫緩推動,主要針對以下三大爭議點:
•檳榔業者登錄規範:批發與零售業者須登錄核准,違者將處新台幣1萬至5萬元罰鍰,但業者普遍擔憂影響生計,反對相關規定。
•禁止嚼檳榔場所:草案明訂六大禁嚼場所,包括學校、社福機構、文教場所、政府機關、大眾運輸等,違者將處罰2千至1萬元,部分民眾質疑執行細節與罰則合理性。
•檳榔檢驗標準:部分意見認為,應進一步討論檳榔檢驗標準的科學依據,以確保政策合適性。
嚼食檳榔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導致口腔癌的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8000人確診口腔癌,影響嚴重。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檳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即便不添加石灰等化學物質,檳榔子本身仍具高度致癌風險,對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然而,檳榔在台灣長年流行,攤販經濟與原住民族文化因素也讓管制政策備受挑戰。衛福部在草案中雖規範未成年人與孕婦不得嚼食,但也特別考量原住民文化,允許其基於傳統祭儀需求使用檳榔,以尊重文化習俗。
對於修法進度是否受影響,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坦言,目前尚無具體的時間表,將持續彙整意見,並與檳榔業者、公衛專家及醫療團體進行深入討論。討論方式與場次仍待決定,可能採取會議或公聽會形式,以凝聚社會共識。
張雍敏強調,政府訂定專法必須公開透明,確保與社會各界充分溝通,未來將視情況調整條文內容,但何時能進入下一步公告或立法程序,目前仍難以預測。
此次修法受到社會不同立場的強烈回應,業者團體擔憂生計,認為政府不應影響傳統市場運作;公衛專家則強烈支持管制,呼籲應加速立法,減少檳榔對健康的危害。針對未來政策走向,醫療界普遍認為,若無法全面禁止檳榔,至少應強化教育宣導與健康警示,提高民眾對口腔癌風險的認識。
未來《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如何調整與推動,仍需觀察社會共識的形成。衛福部強調,將持續收集各界意見,以確保政策符合社會期待,但短期內恐難有重大進展。
【圖片來源:中央社】
衛福部於去年12月18日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歷時60天預告期已於昨日截止。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國發會「眾開講」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共收到4423則意見,另有來自中央與地方機關的來信上百封,合計超過4500則回饋。從初步彙整的意見來看,多數建議暫緩推動,主要針對以下三大爭議點:
•檳榔業者登錄規範:批發與零售業者須登錄核准,違者將處新台幣1萬至5萬元罰鍰,但業者普遍擔憂影響生計,反對相關規定。
•禁止嚼檳榔場所:草案明訂六大禁嚼場所,包括學校、社福機構、文教場所、政府機關、大眾運輸等,違者將處罰2千至1萬元,部分民眾質疑執行細節與罰則合理性。
•檳榔檢驗標準:部分意見認為,應進一步討論檳榔檢驗標準的科學依據,以確保政策合適性。
嚼食檳榔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導致口腔癌的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8000人確診口腔癌,影響嚴重。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檳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即便不添加石灰等化學物質,檳榔子本身仍具高度致癌風險,對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然而,檳榔在台灣長年流行,攤販經濟與原住民族文化因素也讓管制政策備受挑戰。衛福部在草案中雖規範未成年人與孕婦不得嚼食,但也特別考量原住民文化,允許其基於傳統祭儀需求使用檳榔,以尊重文化習俗。
對於修法進度是否受影響,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坦言,目前尚無具體的時間表,將持續彙整意見,並與檳榔業者、公衛專家及醫療團體進行深入討論。討論方式與場次仍待決定,可能採取會議或公聽會形式,以凝聚社會共識。
張雍敏強調,政府訂定專法必須公開透明,確保與社會各界充分溝通,未來將視情況調整條文內容,但何時能進入下一步公告或立法程序,目前仍難以預測。
此次修法受到社會不同立場的強烈回應,業者團體擔憂生計,認為政府不應影響傳統市場運作;公衛專家則強烈支持管制,呼籲應加速立法,減少檳榔對健康的危害。針對未來政策走向,醫療界普遍認為,若無法全面禁止檳榔,至少應強化教育宣導與健康警示,提高民眾對口腔癌風險的認識。
未來《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如何調整與推動,仍需觀察社會共識的形成。衛福部強調,將持續收集各界意見,以確保政策符合社會期待,但短期內恐難有重大進展。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