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邱義仁:2016藍派誰都贏綠」
邱義仁嚴正駁斥

2012-02-16 18:12:35   3259

前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今天表示,他對2016年總統大選有看法但沒有悲觀,媒體報導不實。民進黨立法院黨團

前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今天表示,他對2016年總統大選有看法但沒有悲觀,媒體報導不實。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也說,農曆年後將進行敗選檢討,2016仍有可為。

蘋果日報今天以「邱義仁:2016藍派誰都贏綠,促天王退位-發展不叫台獨的台獨」為題,報導邱義仁本週一與友人餐敘時的談話內容。邱義仁上午駁斥,媒體報導不實,直接將餐會後友人在臉書上發表的意見硬塞成是「邱義仁的意見」且未向他本人查證,非常惡質。

邱義仁表示,對於敗選與2016總統大選,他有看法,但沒有悲觀,媒體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他必須嚴正駁斥。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說,農曆過年後民進黨中常會將展開敗選檢討,到時候對敗選問題一起討論。

被詢及2016年是不是藍推誰出來選總統就一定贏?柯建銘說,沒有那回事,那有這樣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說法,相信台灣民意也不是如此。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表示,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黨產依然在,形勢對民進黨而言依然險峻,但他對選情的看法,沒有那麼悲觀,民進黨這次總統大選擁有609萬人支持,2016年只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對、路線調整,且堅持台灣價值、捍衛台灣利益,黨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要擦乾眼淚後重新檢討,2016年大有可為。

有關民進黨應發展「不叫台獨的台獨」兩岸路線一事,蔡煌瑯表示,台獨黨綱被操作成反商、反兩岸交流,黨內應該進行腦力激盪,但民進黨仍應堅持民主程序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尊重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

蘋果日報報導全文

邱義仁:2016藍派誰都贏綠

促天王退位 發展「不叫台獨的台獨」

【顏振凱╱台北報導】總統選舉民進黨敗選,在選戰後期投入輔選的總統府前祕書長邱義仁,本周一與多位政界友人餐敘時談到政局發展,據轉述,邱對二○一六年總統選情不樂觀,認為除非民進黨有大改變、國民黨犯大錯,否則民進黨勝選機會不大。檢討敗選原因,邱認為民進黨應發展「不叫台獨的台獨」兩岸路線,四大天王也該退位並配合黨內體制大改造,而對前總統陳水扁也該以「功過論」處理,不能迴避。

已回高雄務農的邱義仁,行前與戲稱「農夫粉絲團」的友人餐敘,邱對選舉結果很失望,話一講開竟從午餐聊到傍晚。據轉述,邱認為若從這次選舉結果來評斷,就算二○一六年民進黨續推蔡英文,而國民黨隨便派出一個人參選,民進黨勝選的機會還是不大,原因是藍綠板塊已定型,不易調整。

台灣共識有待深化

據轉述,邱義仁說儘管民進黨透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憲法一中」,也將公投作為決定台灣前途依據,但選民仍將所有民進黨兩岸主張視為穿上新衣後的台獨,民進黨應化解疑慮,尋找「不叫台獨的台獨」兩岸路線,「台灣共識」名稱很好,但應深化內涵,建構兩岸政經未來發展藍圖。

邱義仁嘆,民進黨為政黨競爭淪為制度的附庸,不知修改不良制度,為選舉寧可停留在意識形態爭辯,嗅不到新方向與大原則,人民越來越疏離。

邱義仁並說,為踐履世代交替,四大天王須退位讓新人接棒,但也須考慮,沒有蔡英文及四大天王等政治明星的民進黨,只會淪於派系交相爭利的困境;民進黨是「畸形領導生態」,直選產生黨主席屬首長制,但中常會、中執會則為「派系共治」,在制度未更改前世代交替,只會加劇派系鬥爭。民進黨想世代交替、調整體質,首要作法就是改變制度及進行改革。

族群路線徹底失敗

邱義仁直指,民進黨族群路線徹底失敗,以客家族群為例,二十年前在桃竹苗的支持度約為百分之三十,經過二十年仍一樣;蔡英文雖強調是「客家妹」, 但民進黨應自問,過去三年多曾否替客家族群辦過活動?是否曾有實際的關懷行動,才是貼近客家族群爭取支持的利器。

邱義仁也坦言,扁政府貪腐弊案,讓民進黨清廉招牌被徹底打垮,該不該與扁切割,民進黨舉棋不定,成為馬英九打倒民進黨的武器。解決扁問題不難,如扁真犯錯就應面對,但也應對扁昔日的勤政功勞給予表揚。

黨回應:調整體質

民進黨副祕書長洪耀福回應說,這次選舉戰略、戰術有很多要檢討之處,未來幾年不選舉,是最好的機會來思考如何調整路線、體質及人才養成。

洪耀福說,對二○一六,民進黨未必悲觀,蔡英文在這次大選有帶出要走中間偏左的立場,問題在於民進黨給社會信任度不夠,須務實面對,才能找到贏的方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74207/IssueID/20120120

邱義仁聲明 2012.01.20

本人在回高雄之前,確曾與10幾位朋友餐敘,席間有多人談及此次選舉並交換意見,其中一人在餐敘後,將大家談話的印象及他個人的感想,發表於其個人的臉書上,蘋果日報不察,誤將他的個人意見,寫成本人對於這次選舉的檢討意見,造成甚大誤會,本人除感遺憾外,也希望藉此澄清,以杜外界之誤解。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