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貨輪損壞台灣海纜 台國安官員稱「非單純事故」

2025-01-06 10:54:35   1082

《金融時報》報導,基隆港外野柳東北方的國際海底通訊電纜日前發生損壞,疑似因一艘中國背景貨輪「SHUNXING39」拖錨所致。此事件引發台灣政府與國際社會的關注,並被視為可能涉及中國對台「灰色地帶」行動的升級。

《金融時報》報導,基隆港外野柳東北方的國際海底通訊電纜日前發生損壞,疑似因一艘中國背景貨輪「SHUNXING39」拖錨所致。此事件引發台灣政府與國際社會的關注,並被視為可能涉及中國對台「灰色地帶」行動的升級。

根據中華電信及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的說法,受損的電纜為「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的一部分,這是一條連結台灣與美國西岸的重要海底通訊電纜,由中華電信、美國AT&T、日本NTT、韓國電信及中國兩大電信巨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同擁有。損壞事件發生於1月3日上午,事後中華電信迅速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將通訊流量轉接至其他海纜,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服務。

涉事貨輪「SHUNXING39」雖掛喀麥隆國旗,但實際隸屬於香港註冊的Jie Yang Trading Limited,其唯一登記的主管為中國公民郭文傑(音譯)。台灣海巡署官員指出,該船的自動識別系統(AIS)及衛星數據顯示,事發時該貨輪正位於電纜斷裂位置,並顯示有拖錨行為。進一步分析發現,自2023年12月8日以來,該船頻繁在台灣北部海域進行不規則航行,行為模式異常,暗示電纜受損可能並非單純意外。

台灣海巡署雖曾嘗試與貨輪船長進行無線電聯繫,並對該船外部進行檢查,但因天候不佳未能登船調查。由於國際法規定的扣留時限已過,海巡署無法進一步行動,只能請求南韓當局協助調查。貨輪預計將於近日抵達釜山,台灣方面已要求韓國相關單位對其進行徹查。

一名台灣國安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此類破壞海底電纜的事件逐漸增多,令人憂心。他特別指出,涉事的「SHUNXING39」貨輪狀態極差,與俄羅斯「影子艦隊」中的船隻特徵相似,這些船隻往往參與非常規任務,並極少進行正常的商業活動。該官員警告,中國可能透過破壞台灣的外部通訊聯繫,為未來可能的兼併行動做準備。

海底電纜是全球數據傳輸與國際通訊的關鍵基礎設施。此次事件引發台北方面擔憂,中國若升級對台「灰色地帶」行動,可能進一步破壞台灣的網路穩定性,甚至在極端情況下癱瘓台灣的對外資訊聯繫。

分析人士認為,事件再次凸顯海域監控的重要性,並強調需與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日益增加的「灰色地帶」威脅,確保國家安全及通訊穩定。《金融時報》指出,此次事件的進一步調查結果將成為評估中國行動模式及台灣應對能力的重要指標。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