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12年 法國最強大核反應爐正式運轉

2024-12-25 09:45:23   1482

耗時17年,全球第四座歐洲壓水反應爐終於在21日發電並連上法國電網。這座法國最強反應爐延宕12年,花費數倍預算總算建成,被稱為「歷史時刻」。

法國最強核反應爐正式啟動,成為低碳能源轉型的重要里程碑。歷時17年的弗拉芒維爾核電廠3號機(Flamanville 3)終於在上周正式啟動,成功併入國家電網並開始提供穩定電力。作為全球第四座歐洲壓水反應爐(EPR),該設施不僅代表法國核能技術的重要突破,也標誌著歐洲核電在低碳轉型中的關鍵地位。

弗拉芒維爾3號機的建設始於2007年,原計畫僅需5年完工,但由於技術問題、成本超支及安全審查等多重挑戰,工程歷時17年才完成,比原計畫延遲了12年。最初估算的33億歐元建設成本最終飆升至132億歐元,增幅高達4倍。然而,該反應爐如今已經成為法國最強大的核電機組,單具功率達1,600百萬瓦,足以滿足約2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EDF電力公司執行長雷蒙(Luc Rémont)稱此為「歷史性的時刻」,總統馬克宏亦在社交平台X發文,盛讚這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核反應爐之一」,象徵法國低碳能源轉型的重大里程碑。

法國是全球核能技術的領先國家,核能發電量約占全國總電力的72%,位居世界前列。弗拉芒維爾3號機的啟用,標誌著法國核電技術的又一進步,也是法國政府推動能源自主及減碳策略的重要一環。馬克宏總統早在2022年便宣布重啟核電工業的雄心,計畫興建6座EPR2反應爐,並進一步規劃建造8座新反應爐,以加強法國的能源永續性。總計這些核能項目的投入可能高達數百億歐元。

馬克宏強調,核能是「法國式生態概念」的核心,其不僅能強化國家的競爭力,也有助於達成氣候保護目標。相比之下,鄰國德國去年則正式退出核能,關閉最後三座核反應爐,改以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為主。然而,德國依賴進口天然氣的情況逐漸加劇,並引發國內對其能源政策的批評。

根據法國核能公司歐安諾(Orano)的調查,2023年有57%的法國民眾支持核能,較2021年增加7個百分點。支持者主要認為核能能確保能源自主(59%)及電力穩定供應(35%)。然而,也有相當部分的民眾對核能抱持保留態度,主要憂慮點包括核廢料的無法回收(53%)、設備老舊(49%)及意外風險(46%)。

經濟學教授波默雷(Aude Pommeret)則提醒,核能的長期成本尚未透明化,包括核廢處理、設備維護及風險管控等,需進一步完整評估。

弗拉芒維爾3號機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僅達總發電量的20%,計畫於2025年夏季全面運行。

【圖片翻攝自EDF官網】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