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擬收汽燃費 交通部估最快2030年開徵

2024-12-17 11:14:39   1027

政府為平衡道路養護經費與使用公平性,針對電動車徵收汽燃費的政策逐步浮上檯面。交通部指出,當電動車輛數達一定規模,最快將於2030年開徵。

政府為平衡道路養護經費與使用公平性,針對電動車徵收「汽燃費」的政策逐步浮上檯面。交通部指出,當電動車輛數達一定規模,最快將於2030年開徵。

目前,電動汽車與電動機車均免繳牌照稅及汽燃費,以鼓勵民眾選購電動車輛,推動綠能交通。然而,隨著電動車輛數量增加,對道路養護經費造成衝擊,政策轉變勢在必行。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表示,當電動小客車達50萬輛、電動機車達240萬輛時,政府將開徵汽燃費。以目前成長趨勢來看,預估最快2030年達到門檻並實施收費。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國內電動小客車約9萬輛,電動機車約70萬輛,分別僅佔整體車輛比例的1.5%左右。林福山進一步說明,未來電動車的汽燃費將依「馬力換算排氣量」計算,收費上限將比照傳統汽油小客車,最高不超過新台幣1萬5720元。

根據《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現行電動車牌照稅免徵將持續至2025年12月31日。若不延長,未來將依「使用牌照稅法」標準,以電動車馬達最大馬力劃分10個級距課稅,最高稅額可達11萬7000元,並依車輛自用或營業用途有所區分。

財政部指出,免徵牌照稅政策已造成地方稅損,截至2023年8月底,純電動車免稅金額累計已達21億元,未來是否延長免稅,將交由經濟部進一步研議,並考量地方政府的財政需求。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16日針對汽燃費議題進行討論,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指出,現行「汽車燃料使用費」名義上是「燃料費」,但實際上本質接近「道路使用費」。隨著電動車不使用汽油,現有收費制度顯得不合時宜,建議更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並改採「依使用次數」的方式徵收,以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

交通部多年來研議不同的收費模式,包括「隨車徵收」、「隨油徵收」及「按里程徵收」三大方案,但各有優缺點。林福山指出:
1. 隨油徵收:難以涵蓋不使用燃油的電動車,且可能影響農機具等非道路使用設備。
2. 按里程徵收:雖能反映實際使用狀況,但面臨查核與執行上的困難。
3. 隨車徵收:現行制度較為簡便,交通部傾向維持此模式。

林俊憲質疑,政府過去投入700多萬元進行研究,結果卻是「各有優劣、不建議改變」,難以服眾。他強調,隨著電動車普及,政府應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方案,消除民眾疑慮。

近來,網路上已有電動車主討論未來稅收問題,部分車主估算每年需繳納數萬元,引發購車與使用者的擔憂。交通部表示,未來電動車稅費徵收不會超過傳統燃油車的最高標準,相關細節將依實際執行進度逐步公開說明。

面對電動車數量成長,政府將在「公平使用」及「稅收合理性」間尋求平衡。隨著牌照稅免徵政策2025年底退場,以及汽燃費最快2030年開徵,相關稅收政策的調整將是未來數年交通政策的焦點。政府承諾將進一步研議收費標準與模式,並確保用戶負擔合理、制度執行公平。

【圖片來源:翻攝自台北市汽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台北車展臉書】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