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成民眾反對廢死 大法官被提名人陳運財:憲法法庭不受民意約束

2024-12-11 17:43:03   528

陳運財表示,雖個人不贊成死刑制度,但作為大法官候選人,將尊重憲法法庭的既有解釋,並強調死刑存廢屬立法院政策決策範疇,而非憲法法庭的審查範圍。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日審查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陳運財,針對死刑存廢、憲法法庭權限等議題展開討論。陳運財在會中表態,雖個人不贊成死刑制度,但作為大法官候選人,將尊重憲法法庭的既有解釋,並強調死刑存廢屬立法院政策決策範疇,而非憲法法庭的審查範圍。

陳運財指出,憲法法庭理應審酌民意,但不受民意拘束,需從憲法角度審查議題。他認為,大法官的角色在於解釋憲法,並維護權力分立與制衡,同時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而非介入個案事實認定。關於憲法法庭今年作出的「113年憲判第8號判決」,陳運財表態支持其見解,即維持死刑制度為立法政策問題,並認為適用死刑需符合最嚴重犯罪情節以及正當法律程序。

針對死刑存廢問題,陳運財認為,這是一項重大刑事政策議題,應多方考量,包括死刑的嚇阻效果、被害人家屬的感情、替代措施的配套,以及輿論動向。他建議應從法制層面加強被害人法律扶助、增進程序參與權、完善證人與被告的詢問補充,以及科刑意見陳述等制度設計。同時,他呼籲司法與法務機關提供更多誤判案例教材,促進公民理性對話,以深化社會對死刑存廢議題的討論。

會議中,民眾黨立委麥玉珍提到,超過八成民眾反對廢除死刑,並質疑憲法法庭對死刑適用條件的嚴格化是否忽視民意。陳運財回應,大法官需考量民意動向,但其職責並非迎合民意,而是從憲法出發,對立法事實的基礎必要性、干預人民自由權利的程度及比例原則進行審查,以確保法治精神與憲政秩序。

針對如何回應司法信任危機,陳運財強調,未來若有機會擔任大法官,將以謙虛包容的態度履行職責,並尊重過往大法官的解釋,同時致力於提升死刑案件的實質有效辯護功能,確保司法體系運作透明且正當,進一步鞏固社會對司法的信任。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