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明駁酬庸說:正好證明我只忠於專業與良心
.jpg)
2024-12-10 16:12:13
435
立法院10日召開全院委員會,審查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的資格。姚立明在報告與質詢中回應外界對其提名的質疑,強調大法官的職責在於忠於專業與憲法精神,而非隸屬特定政黨或政治意識形態。
立法院今日召開全院委員會,審查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的資格。姚立明在報告與質詢中回應外界對其提名的質疑,強調大法官的職責在於忠於專業與憲法精神,而非隸屬特定政黨或政治意識形態。
姚立明表示,總統對其的提名並非政治酬庸,他一生不求官職,而大法官提名需要具備法定資格並經過繁複程序,最終還需立法院同意。他指出,執政黨目前在立法院並未擁有多數席次,能否通過提名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不應以酬庸形容這一過程。他並直言,過去的政治經歷跨越不同黨派,正顯示他只忠於專業與良心,這是擔任大法官的必要條件。
姚立明強調,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性和政治性,大法官的解釋須超越文字表面,基於各國實際政治發展和憲政機構運作來進行。憲法法庭既是法院也是憲政機構,需遵循嚴格的程序要求,同時在憲法框架內對國家政治問題提供具體裁定。他認為,憲法法庭的運作既需制衡政治權力,也需確保其判決在憲法面前的合理性。
姚立明特別提到他對新聞自由的關注,指出台灣從威權轉型至民主體制後,外部對新聞自由的干預雖有所減少,但媒體內部對編輯自由和報導自由的侵害卻與日俱增。他批評,部分媒體擁有者將自身的政治立場強加於新聞工作者,使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成為媒體老闆的護身符,而非新聞工作者的後盾。他認為,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應為新聞工作者提供支持,並承諾若擔任大法官,將從憲法角度捍衛新聞自由。
此外,姚立明回顧了其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包括推動解嚴、參與集會遊行法制定以及修憲工作等,均顯示其對憲法條文與動態政治現實結合的深刻理解。他以1986年促成首例婚姻相關釋憲案為例,展現他長期以來對人權與憲法的投入。他表示,若獲同意出任大法官,將憑藉多年政治經驗和憲法專業,推動憲法解釋更精緻落實,並為台灣憲政體制的健全發展作出貢獻。
姚立明最後強調,作為大法官,他的角色必須中立,且不受特定政黨或意識形態左右,唯一的忠誠對象是憲法本身。他呼籲外界理解憲法工作的重要性,並表示接受提名是基於對專業與理想的堅持,希望為台灣的憲法體制與民主發展貢獻心力。
姚立明表示,總統對其的提名並非政治酬庸,他一生不求官職,而大法官提名需要具備法定資格並經過繁複程序,最終還需立法院同意。他指出,執政黨目前在立法院並未擁有多數席次,能否通過提名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不應以酬庸形容這一過程。他並直言,過去的政治經歷跨越不同黨派,正顯示他只忠於專業與良心,這是擔任大法官的必要條件。
姚立明強調,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性和政治性,大法官的解釋須超越文字表面,基於各國實際政治發展和憲政機構運作來進行。憲法法庭既是法院也是憲政機構,需遵循嚴格的程序要求,同時在憲法框架內對國家政治問題提供具體裁定。他認為,憲法法庭的運作既需制衡政治權力,也需確保其判決在憲法面前的合理性。
姚立明特別提到他對新聞自由的關注,指出台灣從威權轉型至民主體制後,外部對新聞自由的干預雖有所減少,但媒體內部對編輯自由和報導自由的侵害卻與日俱增。他批評,部分媒體擁有者將自身的政治立場強加於新聞工作者,使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成為媒體老闆的護身符,而非新聞工作者的後盾。他認為,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應為新聞工作者提供支持,並承諾若擔任大法官,將從憲法角度捍衛新聞自由。
此外,姚立明回顧了其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包括推動解嚴、參與集會遊行法制定以及修憲工作等,均顯示其對憲法條文與動態政治現實結合的深刻理解。他以1986年促成首例婚姻相關釋憲案為例,展現他長期以來對人權與憲法的投入。他表示,若獲同意出任大法官,將憑藉多年政治經驗和憲法專業,推動憲法解釋更精緻落實,並為台灣憲政體制的健全發展作出貢獻。
姚立明最後強調,作為大法官,他的角色必須中立,且不受特定政黨或意識形態左右,唯一的忠誠對象是憲法本身。他呼籲外界理解憲法工作的重要性,並表示接受提名是基於對專業與理想的堅持,希望為台灣的憲法體制與民主發展貢獻心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