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會通過不信任動議 總理上任3個月垮台

2024-12-05 10:03:17   653

法國國會當地時間4日通過對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的不信任動議,成為法國自1962年以來首次罷免總理的一次政治重大事件。巴尼耶僅上任三個月便因爭議性的財政政策失去國會支持,這場政治危機令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面臨巨大挑戰。

不信任動議由極右派和左翼議員聯手推動,最終以577席中的331票過半數通過。這項動議源於巴尼耶政府強行運用憲法特殊權力,未經國會表決,直接通過一項削減600億歐元(約新台幣2兆589億元)預算的法案,以縮減龐大的財政赤字。此舉被在野黨批評為踐踏民主程序,激化了民眾的不滿情緒。

巴尼耶預計將於5日下午向總統馬克宏正式遞交辭呈,而馬克宏則計畫於6日凌晨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回應這次引發國內外關注的政治危機。

這場不信任投票象徵著法國第五共和政治史上的一次罕見動盪。巴尼耶成為自1958年第五共和成立以來任期最短的總理。他的倒台進一步加劇了法國政壇的分裂,尤其是在極右派和左翼聯手發起動議的背景下。極左政黨「不屈法國」(LFI)領袖帕諾(Mathilde Panot)表示,這次結果應促使馬克宏提前舉行總統大選,解決持續惡化的政治僵局。然而,馬克宏已公開否決了這一呼聲,形容此為「政治小說」。

這場危機不僅對政治穩定造成影響,也重創了經濟信心。法國債券市場波動加劇,借貸成本一度超越了希臘等高風險國家。此外,工會已呼籲包括教師、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在內的公務員參加罷工,抗議政府財政削減政策,加劇社會不安。

在此次不信任動議通過之前,馬克宏政府已處於政治弱勢。今年7月提前舉行的國會選舉中,馬克宏所屬的執政黨表現不佳,僅獲得21%的選票,成為國會第三大黨,國會內部由極右派與左翼勢力主導的局面使政府推動政策的能力大幅削弱。馬克宏在9月任命保守派的巴尼耶為總理,以期修補與中間偏右派系的關係,但這一決定引發左翼與民間的強烈抗議,數以千計的民眾走上街頭,反對預算削減和政府的治理方針。

目前,在野黨進一步針對馬克宏的領導提出挑戰,而執政黨「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內部的分裂也更加明顯。在此前的國會戒嚴令解除表決中,部分執政黨議員曾倒戈支持反對派,突顯其內部矛盾。然而,根據最新報導,執政黨內部已統一立場,反對任何針對馬克宏的彈劾提案,試圖避免進一步的政治混亂。

法國政局的未來走向目前充滿不確定性。儘管馬克宏試圖挽回局勢,但不信任動議的通過無疑為他的總統任期增添了更多挑戰,民眾的不滿情緒和社會動盪仍將持續發酵。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