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PMI轉擴張 中經院:半年景氣多空難料
.jpg)
2024-12-03 10:33:43
493
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1.4個百分點至51.4%,為自9月轉為緊縮後首次呈現擴張。
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1.4個百分點至51.4%,為自9月轉為緊縮後首次呈現擴張。然而,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展望仍顯保守,顯示整體經濟仍處多空交戰階段。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本次PMI指數微幅回升,主要因部分業者因應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經貿政策,提前拉貨推升電子暨光學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新增訂單,但這一增長未能帶動整體製造業明顯好轉。未來半年,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讓製造業展望指數連續第三個月呈現緊縮。
他強調,目前台灣廠商對川普政策的影響仍持觀望態度,企業多採取「邊走邊看」的策略,並在產業布局上逐漸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此外,儘管中國大陸推出刺激政策,經濟呈現一定改善,但對台灣產業的正面效應有限。川普日前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也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
根據中經院的分析,製造業表現仍存在分化趨勢。部分行業如光電與ICT產業表現較佳,而交通工具產業則面臨挑戰。交通工具新增訂單指數11月大幅下降20.6至29.4,為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受歐美國際車廠裁員計畫及財報不佳等因素影響。油電車轉型與疫情後高基期修正的壓力,也讓該產業陷入快速緊縮。
非製造業方面,11月未經季節調整的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微升0.8至54.6,持續連續25個月擴張。受年底會議、尾牙旺季及雙11檔期影響,多數內需產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均有所提升。然而,房市降溫及股市回檔對營造不動產業帶來壓力,該產業商業活動指數自2023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未來展望指數也顯示趨於保守。
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指出,製造業目前以短期急單為主,中長期訂單數量有限。人力僱用指數創下今年6月以來的最慢擴張速度,交貨時間指數也呈下降趨勢。她認為,主計總處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3.29%,反映的是長期整體經濟表現,而PMI數據則更注重當下狀況與不同規模廠商的即時回饋,因此可能呈現不同的面向。
展望未來,儘管非製造業表現穩定,但製造業仍需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如何平衡內外部挑戰,將是台灣經濟持續擴展的重要課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本次PMI指數微幅回升,主要因部分業者因應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經貿政策,提前拉貨推升電子暨光學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新增訂單,但這一增長未能帶動整體製造業明顯好轉。未來半年,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讓製造業展望指數連續第三個月呈現緊縮。
他強調,目前台灣廠商對川普政策的影響仍持觀望態度,企業多採取「邊走邊看」的策略,並在產業布局上逐漸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此外,儘管中國大陸推出刺激政策,經濟呈現一定改善,但對台灣產業的正面效應有限。川普日前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也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
根據中經院的分析,製造業表現仍存在分化趨勢。部分行業如光電與ICT產業表現較佳,而交通工具產業則面臨挑戰。交通工具新增訂單指數11月大幅下降20.6至29.4,為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受歐美國際車廠裁員計畫及財報不佳等因素影響。油電車轉型與疫情後高基期修正的壓力,也讓該產業陷入快速緊縮。
非製造業方面,11月未經季節調整的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微升0.8至54.6,持續連續25個月擴張。受年底會議、尾牙旺季及雙11檔期影響,多數內需產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均有所提升。然而,房市降溫及股市回檔對營造不動產業帶來壓力,該產業商業活動指數自2023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未來展望指數也顯示趨於保守。
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指出,製造業目前以短期急單為主,中長期訂單數量有限。人力僱用指數創下今年6月以來的最慢擴張速度,交貨時間指數也呈下降趨勢。她認為,主計總處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3.29%,反映的是長期整體經濟表現,而PMI數據則更注重當下狀況與不同規模廠商的即時回饋,因此可能呈現不同的面向。
展望未來,儘管非製造業表現穩定,但製造業仍需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如何平衡內外部挑戰,將是台灣經濟持續擴展的重要課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