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醫師爭議持續發酵 本土牙醫遊行與偏鄉需求正面交鋒

2024-11-25 11:20:04   425

波波醫師爭議再次成為社會焦點,台北市爆發大型抗議活動。本土小牙醫聯盟及牙醫系學生24日走上街頭,批評衛福部假偏鄉、真後門,要求撤回偏鄉醫療計畫中的波波實習名額。然而,偏鄉居民也在現場發聲,訴求增加牙醫資源,形成一場正面交鋒。

台北市爆發「波波醫師」爭議的街頭抗議,本土小牙醫聯盟聯合牙醫系學生及基層牙醫師24日走上街頭,針對衛福部推出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提出抗議,指責政府以偏鄉名義為波波醫師(波蘭等國學歷牙醫畢業生)開後門,要求撤回相關政策。與此同時,偏鄉居民團體現場設攤,高舉標語呼籲本土牙醫進駐偏鄉,雙方在立法院周邊街頭形成對峙。

24日下午2時,本土小牙醫聯盟號召的遊行在立法院中山南路門口集結,數千名牙醫系學生及基層牙醫師身穿白袍,手持標語,沿街高喊口號。抗議隊伍從中山南路出發,經徐州路,再返回立法院,遊行路線共約兩個街區。參與者提出三大訴求:「反密醫、反特權、反對24億假偏鄉計畫」,並要求衛福部停止波波實習名額擴增,撤回偏鄉計畫中的相關規定。

遊行的主要矛頭指向波波實習政策和偏鄉醫療計畫。示威者認為,衛福部名義上以偏鄉醫療不足為由擴大波波實習機會,但實際上是讓未具執照的波波牙醫進入偏鄉充數,損害本土醫學生的實習資源,危及台灣牙醫的訓練品質。黃映綺批評,此舉將導致大量未通過國考的波波醫師流入診所,成為「密醫」,威脅民眾健康安全。

然而,在抗議現場附近,偏鄉居民則設立攤位,手舉「偏鄉需要你」等標語,直接對抗遊行聲浪。他們呼籲本土牙醫關注偏鄉需求,並指出偏鄉地區的牙醫資源長期不足。來自高雄桃源區的謝小姐現場展示自己因牙醫缺乏導致嚴重損壞的牙齒,直言偏鄉居民每次看牙都要花數小時往返,不方便到讓人寧可拔牙止痛,也不願再跑冤枉路。

高雄茂林區萬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范武吉表示,偏鄉居民需要的是任何願意到偏鄉的牙醫,而非一再討論波波醫師是否合法。他呼籲本土牙醫履行社會責任,解決偏鄉問題。

核心爭議:波波實習政策與偏鄉醫療的錯綜矛盾

1. 波波實習與本土牙醫資源爭奪: 本土小牙醫聯盟指控波波實習生名額大幅增加,每年高達50至100名,遠超過本國牙醫系學生每年約400人的招生量,並呼籲將波波實習名額上限寫入《醫師法》,限制為本國招生總額的1/10。此外,他們質疑衛福部推動偏鄉計畫,實際上讓波波醫師藉偏鄉名義進行實習,進而考取執照,危害本土醫學生的公平競爭環境。

2. 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 與本土牙醫的主張相對,偏鄉居民提出另一個真實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有55個無牙醫師執業的鄉鎮,其中大多數地區僅有巡迴醫療或牙科醫療站,部分甚至無任何牙科服務。偏鄉居民表示,即使波波醫師的專業性仍存爭議,但若能實際進駐偏鄉,對地方居民而言仍是改善醫療資源的現實解決方案。

針對波波醫師的實習爭議,政界人士與相關團體也紛紛表態。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指出,台灣每1450人就有一名牙醫,符合國際標準,質疑衛福部不應為偏鄉提供「偏門牙醫」。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提議恢復2009年的規定,限制波波實習名額為本國招生總額的1/10,以保障教學品質。

與此同時,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反駁本土小牙醫的批評。他們指出,海外牙醫的教育品質並不遜於台灣,甚至某些國家資源更為完善,且波波牙醫的訓練背景獲得國際認可。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強調,本土牙醫對偏鄉需求有錯解,應正視全台382萬弱勢居民的醫療需求。

面對爭議,衛福部口腔健康司發表聲明,承諾波波實習名額維持每年50名,不會提高,同時強調未來將提高國外學歷的審核門檻,排除函授、遠距教學等資格,並將重點放在改善55個無牙醫鄉鎮的基礎醫療資源。衛福部也重申,任何名額限制或修法,須經充分社會討論後依法處理。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