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查台韓港河川 塑膠垃圾占9成籲減塑

2024-11-07 19:07:30
496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調查東亞河川塑膠垃圾,台灣、韓國及香港河川塑膠垃圾高達9成,且以主力品牌為主,呼籲業者減少塑膠包裝,建置重複使用體系。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今日發布「東亞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報告,揭露台灣、南韓及香港的河川垃圾中九成屬於塑膠材質,並大多源自知名品牌。此報告選定台灣的淡水河、曾文溪,韓國的漢江,以及香港的林村河、貝澳河進行調查,並依各地特性採用不同方法搜集垃圾樣本:台灣及香港以人力採集,韓國則利用空拍及AI辨識技術。最終統計出31250件垃圾,其中有28481件為塑膠,占比達91.1%,主要為一次性使用的寶特瓶和食品包裝。
調查進一步分析了可辨識品牌的塑膠垃圾來源,發現各地塑膠垃圾中,台灣來自統一企業的塑膠垃圾數量最多,占19.3%,其次為維他露和可口可樂;香港則以維他奶、可口可樂和屈臣氏居多;南韓塑膠垃圾則主要來自LOTTE樂天、可口可樂和Dong-A Otsuka。報告指出,這些塑膠廢棄物來自於當地及全球知名品牌,顯示各地飲料製造商在塑膠污染問題上需負起更大責任。
此調查恰逢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即將於11月25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綠色和平藉此報告強調,品牌應積極承擔減塑責任,並促進重複使用系統的建立。綠色和平全球塑膠公約代表團成員金娜拉表示,若要減少塑膠對環境的影響,全球必須大幅削減塑膠生產。她強調,過度的塑膠使用已加劇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破壞,影響人類健康並加劇全球不平等。
台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也指出,回收雖在各地逐步推行,但仍不足以解決塑膠污染問題,品牌商應從源頭減少塑膠使用。張凱婷指出,統一企業產品在台灣河川塑膠垃圾中占比突出,政府與企業須加速建立重複使用系統,以期有效控制塑膠污染。此外,現已有國際品牌如可口可樂在拉丁美洲市場採用重複填裝塑膠瓶的做法,日本的寶礦力水得也採用玻璃瓶重複使用,這些案例顯示重複使用技術可行,業者有責任加速推動該模式。
參與曾文溪淨溪行動的志工張道庭表示,河川垃圾幾乎全是寶特瓶等塑膠垃圾,呼籲企業和政府正視塑膠污染問題。此次調查結果展示出各地塑膠垃圾來源主要來自於本地品牌,而全球知名品牌如可口可樂則普遍出現在東亞各地的河川垃圾中。綠色和平呼籲飲料品牌商優先採取減塑行動,並持續推動塑膠污染治理,期盼在未來能看到更有效的政策和行動,讓河川及海洋免於塑膠汙染的威脅。
【圖片來源:中央社】
調查進一步分析了可辨識品牌的塑膠垃圾來源,發現各地塑膠垃圾中,台灣來自統一企業的塑膠垃圾數量最多,占19.3%,其次為維他露和可口可樂;香港則以維他奶、可口可樂和屈臣氏居多;南韓塑膠垃圾則主要來自LOTTE樂天、可口可樂和Dong-A Otsuka。報告指出,這些塑膠廢棄物來自於當地及全球知名品牌,顯示各地飲料製造商在塑膠污染問題上需負起更大責任。
此調查恰逢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即將於11月25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綠色和平藉此報告強調,品牌應積極承擔減塑責任,並促進重複使用系統的建立。綠色和平全球塑膠公約代表團成員金娜拉表示,若要減少塑膠對環境的影響,全球必須大幅削減塑膠生產。她強調,過度的塑膠使用已加劇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破壞,影響人類健康並加劇全球不平等。
台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也指出,回收雖在各地逐步推行,但仍不足以解決塑膠污染問題,品牌商應從源頭減少塑膠使用。張凱婷指出,統一企業產品在台灣河川塑膠垃圾中占比突出,政府與企業須加速建立重複使用系統,以期有效控制塑膠污染。此外,現已有國際品牌如可口可樂在拉丁美洲市場採用重複填裝塑膠瓶的做法,日本的寶礦力水得也採用玻璃瓶重複使用,這些案例顯示重複使用技術可行,業者有責任加速推動該模式。
參與曾文溪淨溪行動的志工張道庭表示,河川垃圾幾乎全是寶特瓶等塑膠垃圾,呼籲企業和政府正視塑膠污染問題。此次調查結果展示出各地塑膠垃圾來源主要來自於本地品牌,而全球知名品牌如可口可樂則普遍出現在東亞各地的河川垃圾中。綠色和平呼籲飲料品牌商優先採取減塑行動,並持續推動塑膠污染治理,期盼在未來能看到更有效的政策和行動,讓河川及海洋免於塑膠汙染的威脅。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