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縣16歲少女連日發燒、上吐下瀉 醫師:感染沙波病毒

2024-11-07 00:00:00   436

彰化縣員林市一名16歲曾姓女高中生近日連續多日出現發燒、上吐下瀉症狀,經過數次就醫後仍無明顯改善,甚至進食後立即嘔吐,嘔吐次數達到每日7至8次。最終在轉診至彰化醫院進行糞便PCR檢測後,確診為罕見的沙波病毒感染,經過13天住院治療後才出院。

彰化縣員林市一名16歲曾姓女高中生近日連續多日出現發燒、上吐下瀉症狀,經過數次就醫後仍無明顯改善,甚至進食後立即嘔吐,嘔吐次數達到每日7至8次。最終在轉診至彰化醫院進行糞便PCR檢測後,確診為罕見的沙波病毒(Sapporo virus)感染,經過13天住院治療後才出院。

曾姓女學生表示,最初她因為發燒、腹瀉及頻繁嘔吐至當地醫院就診,當時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並開立藥物,但病情未見緩解,進食時甚至會立即嘔吐,最後轉診到彰化醫院。她的母親擔心表示,過去孩子也有過腸胃不適的情況,但從未如此嚴重。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指出,經檢測後確認是沙波病毒感染。

根據馬瑞杉的說法,沙波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傳染途徑包括如廁後未洗手,手上殘留的病毒接觸到食物或日常物品後,其他人食用或接觸可能導致感染。馬瑞杉還建議,若家中有人確診感染,應使用漂白水稀釋消毒環境,以降低家庭群聚感染的風險,並避免生食,食物最好煮熟再食用。

馬瑞杉說明,沙波病毒感染通常會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台灣首次群聚感染的案例曾出現在2007年的某大學校園,但由於其發病症狀和其他常見的腸胃型病毒相似,加上病例通常未經詳細檢測,使得沙波病毒的確診率較低。常見的病毒型腸胃炎多由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或腺病毒引起,沙波病毒感染相對罕見,難以判定該病毒在台灣的感染趨勢。

女學生在發病前曾餵食流浪貓,家人擔心是否因接觸動物而感染病毒。對此,馬瑞杉表示,目前無研究顯示沙波病毒會透過貓傳染,人類感染多源於食物或糞便接觸,並非動物傳播。

由於沙波病毒與其他腸胃型病毒症狀類似,醫師提醒民眾,無論預防哪種腸胃型病毒,勤洗手為最有效的防範措施,尤其在進食前、如廁後、出入公眾場所及處理食物時更應徹底清潔雙手。此外,家庭若有感染者,應以漂白水稀釋消毒環境,以防群聚感染,並避免生食,食物應煮熟後再食用。

目前正值腸胃型病毒流行季節,此次罕見沙波病毒感染是否會成為疫情先兆仍有待觀察。醫界提醒民眾保持警覺,加強個人衛生,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