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賴清德祖國論 台灣民意過關了
.jpg)
2024-11-05 18:48:21
10828
無論賴清德提出祖國論後掀起多大的政治效應,但台灣終究是民主社會,若從民意角度出發來看這件事,我們應該體認到一件事,也就是台灣民眾對於賴清德在兩岸答卷上所寫下的「祖國論」,基本上應是過關了。
記者 吳子嘉/報導
從「祖國論」到擁抱中華民國113年的歷史,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引起各種差異甚大的解讀;其中,綠營內部是否會掀起茶壺風暴,更是引起關注。《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泛綠選民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92.2%;相較於9月的調查,當時泛綠選民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93.5%,數據略有浮動,但確實是在誤差範圍內。
這樣的數據,能否解讀為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已安穩度過黨內這一關?與此同時,這套論述若持續深化演進,那麼,原先被普遍視為民進黨軟肋的兩岸論述,是否將反過來成為民進黨的優勢,有利於作為團結台灣多數人的基礎?這一天若真的到來,那麼,國民黨無疑將陷入被連根拔起、兩岸招牌褪色的重大困境。
賴清德在10月5日國慶晚會上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這席「祖國論」被拋出後,有人認為此舉是要舒緩美方及國際社會對於他可能「意圖台獨」的疑慮;國民黨一時之間則略顯不知如何回應,只有不痛不癢的呼籲賴清德要記得手拿國旗和人民一起唱國歌。
到了10月10日國慶當天,賴清德進一步表示,中華民國是在「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國;這段話,明顯與民進黨傳統認知的「中華民國是1949年來到台灣的外來政權」有所區隔。與此同時,賴清德也把長期被民進黨視為國共內戰延伸的古寧頭戰役、八二三戰役,列為與「美麗島事件」一樣,都是共同建構中華民國歷史的重要一環。
與民進黨傳統認知差距更大的是,賴清德強調,無論我們主張什麼政治立場,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不能夠凌駕於人民的利益,「因為這正是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秉持的精神;這正是衝破威權的前輩犧牲奉獻、追求民主,所帶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啟示。」
由於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清楚記載:「我們的基本主張: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依照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因此,當賴清德正面肯定中華民國113年歷史,並表態予以捍衛後,形同是與基本教義派「制憲建立台灣國」的論述有著兩極化的差異。
當賴清德藉由「中華民國113年國慶」釋出這套「中華民國論述」後,各方又是如何解讀的?
國台辦認為,賴清德此言是台獨新謬論,升級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將「新兩國論」更加系統化、具體化,主張更加激進,對抗思維更強,挑釁意味更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認為,賴清德口中說中華民國,實際上仍是反中、抗中、去中。
但另一方面,卻也不乏肯定的看法。英國《衛報》就精確掌握祖國論的突破性,以「台灣總統說中國大陸並非祖國,因為中華民國更年老」為標題,在首頁刊登相關新聞報導。日本學家小笠原欣幸認為,台灣歷任總統無人將中華民國稱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賴清德的說法明顯偏向中華民國,否定並超越了老台獨派的建國論,有消除「疑賴論」的效果。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也認為,要對賴清德擁護中華民國的態度給予肯定,看著賴願意從務實台獨工作者成為倡議中華民國的人,不但歡迎,更要支持。
由此可見,對於賴清德的祖國論,基本上各方是呈現「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混沌狀態。這不免令人更加好奇,對於身處在其中的中華民國國民來說,又是如何看待賴清德的談話?
為盡可能釐清不同政治立場的民眾對賴清德祖國論有何看法上的差異,或可先以他們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基礎再進行分析。
從「祖國論」到擁抱中華民國113年的歷史,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引起各種差異甚大的解讀;其中,綠營內部是否會掀起茶壺風暴,更是引起關注。《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泛綠選民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92.2%;相較於9月的調查,當時泛綠選民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93.5%,數據略有浮動,但確實是在誤差範圍內。
這樣的數據,能否解讀為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已安穩度過黨內這一關?與此同時,這套論述若持續深化演進,那麼,原先被普遍視為民進黨軟肋的兩岸論述,是否將反過來成為民進黨的優勢,有利於作為團結台灣多數人的基礎?這一天若真的到來,那麼,國民黨無疑將陷入被連根拔起、兩岸招牌褪色的重大困境。
賴清德在10月5日國慶晚會上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這席「祖國論」被拋出後,有人認為此舉是要舒緩美方及國際社會對於他可能「意圖台獨」的疑慮;國民黨一時之間則略顯不知如何回應,只有不痛不癢的呼籲賴清德要記得手拿國旗和人民一起唱國歌。
到了10月10日國慶當天,賴清德進一步表示,中華民國是在「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國;這段話,明顯與民進黨傳統認知的「中華民國是1949年來到台灣的外來政權」有所區隔。與此同時,賴清德也把長期被民進黨視為國共內戰延伸的古寧頭戰役、八二三戰役,列為與「美麗島事件」一樣,都是共同建構中華民國歷史的重要一環。
與民進黨傳統認知差距更大的是,賴清德強調,無論我們主張什麼政治立場,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不能夠凌駕於人民的利益,「因為這正是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秉持的精神;這正是衝破威權的前輩犧牲奉獻、追求民主,所帶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啟示。」
由於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清楚記載:「我們的基本主張: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依照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因此,當賴清德正面肯定中華民國113年歷史,並表態予以捍衛後,形同是與基本教義派「制憲建立台灣國」的論述有著兩極化的差異。
當賴清德藉由「中華民國113年國慶」釋出這套「中華民國論述」後,各方又是如何解讀的?
國台辦認為,賴清德此言是台獨新謬論,升級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將「新兩國論」更加系統化、具體化,主張更加激進,對抗思維更強,挑釁意味更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認為,賴清德口中說中華民國,實際上仍是反中、抗中、去中。
但另一方面,卻也不乏肯定的看法。英國《衛報》就精確掌握祖國論的突破性,以「台灣總統說中國大陸並非祖國,因為中華民國更年老」為標題,在首頁刊登相關新聞報導。日本學家小笠原欣幸認為,台灣歷任總統無人將中華民國稱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賴清德的說法明顯偏向中華民國,否定並超越了老台獨派的建國論,有消除「疑賴論」的效果。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也認為,要對賴清德擁護中華民國的態度給予肯定,看著賴願意從務實台獨工作者成為倡議中華民國的人,不但歡迎,更要支持。
由此可見,對於賴清德的祖國論,基本上各方是呈現「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混沌狀態。這不免令人更加好奇,對於身處在其中的中華民國國民來說,又是如何看待賴清德的談話?
為盡可能釐清不同政治立場的民眾對賴清德祖國論有何看法上的差異,或可先以他們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基礎再進行分析。
◆泛綠堅定信賴 祖國論鬧風暴是假議題◆
首先,《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目前民眾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54%,較祖國論提出前的9月調查上升1.5個百分點;不信任度39.7%,較上月增加1.4個百分點。
經交叉分析可知,政治立場「泛藍」的民眾,對賴清德信任度為18.2%,較上月提升4.9個百分點;不信任度76.7%,較上月降低0.2個百分點。「泛綠」民眾對賴清德的信任度則是92.2%,較上月減少1.3個百分點,不信任度4.5%,較上月減少0.4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本月泛綠支持者對賴清德的信任度與上月相仿,雖有變化但微乎其微;泛藍支持者對他的信任度,則有較明顯微幅提升的跡象。
接下來,當民眾被問到「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表示中華民國成立113年,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而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有人說賴總統堅持台灣獨立的立場沒改變,也有人說賴總統已經能夠完全認同中華民國,您比較傾向哪一種看法?」結果顯示,有53.6%認為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沒有改變,32.5%認為賴清德已完全認同中華民國。
有趣的現象來了,當民調以「政治立場」進行交叉分析,會發現「泛綠」支持者有40.2%認為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沒有改變,更有48.2%認為賴清德已完全認同中華民國;這不僅是嚴重分歧,且認為賴清德認同中華民國的比例還明顯高於堅持台獨。
不可諱言,若以社會大眾一般認為的民進黨概念來說,賴清德的「祖國論」確實顯得有些「離經叛道」,但即便如此,在48.2%泛綠支持者認為賴清德已完全接受中華民國的情況下,從上述「信任度」調查數據來看,整體泛綠支持者依然有高達92.2%「信賴」,僅4.5%「不信賴」。
換言之,雖然泛綠支持者對於祖國論也呈現著「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分歧看法,但他們的「信賴程度」依舊是堅不可摧。因此,若有人認為祖國論會讓一向挺賴的獨派跳腳,甚而引發綠營茶壺風暴,這恐怕是與事實有極大差距。
經交叉分析可知,政治立場「泛藍」的民眾,對賴清德信任度為18.2%,較上月提升4.9個百分點;不信任度76.7%,較上月降低0.2個百分點。「泛綠」民眾對賴清德的信任度則是92.2%,較上月減少1.3個百分點,不信任度4.5%,較上月減少0.4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本月泛綠支持者對賴清德的信任度與上月相仿,雖有變化但微乎其微;泛藍支持者對他的信任度,則有較明顯微幅提升的跡象。
接下來,當民眾被問到「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表示中華民國成立113年,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而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有人說賴總統堅持台灣獨立的立場沒改變,也有人說賴總統已經能夠完全認同中華民國,您比較傾向哪一種看法?」結果顯示,有53.6%認為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沒有改變,32.5%認為賴清德已完全認同中華民國。
有趣的現象來了,當民調以「政治立場」進行交叉分析,會發現「泛綠」支持者有40.2%認為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沒有改變,更有48.2%認為賴清德已完全認同中華民國;這不僅是嚴重分歧,且認為賴清德認同中華民國的比例還明顯高於堅持台獨。
不可諱言,若以社會大眾一般認為的民進黨概念來說,賴清德的「祖國論」確實顯得有些「離經叛道」,但即便如此,在48.2%泛綠支持者認為賴清德已完全接受中華民國的情況下,從上述「信任度」調查數據來看,整體泛綠支持者依然有高達92.2%「信賴」,僅4.5%「不信賴」。
換言之,雖然泛綠支持者對於祖國論也呈現著「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分歧看法,但他們的「信賴程度」依舊是堅不可摧。因此,若有人認為祖國論會讓一向挺賴的獨派跳腳,甚而引發綠營茶壺風暴,這恐怕是與事實有極大差距。
◆國民黨難再質疑民進黨不認同中華民國◆
另一個同樣值得細究的現象則是,此次調查也詢問民眾「您認為目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兩岸關係,是不是國家與國家的關係?」結果有78.2%認為「是國與國的關係」,16.1%認為「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泛藍」支持者有60.4%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32.9%認為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樣的數據,不僅明顯與國民黨長期主張、但近年來愈來愈吝於說出口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兩岸同屬一中」有明顯扞格,更令人高度好奇的是,賴清德提出的「兩國互不隸屬」,或許也真的是講出多數泛藍選民的「心裡話」。
而在「泛綠」支持者部分,有高達91.8%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僅6.1%認為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多少可以看出,賴清德在國慶演說刻意強調的「中華民國已經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在黨內確實有著穩固的認同基礎。
與此同時,民調也詢問民眾「您認為民進黨目前認不認同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結果顯示,有53.6%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38.5%認為不認同。
若與過去的調查進行比較,會發現在2005年4月時,僅有35.8%的民眾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46.1%不認同;到了2014年6月,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的比例提升至45.3%,但仍未過半,另有36.9%認為民進黨不認同。
雖然無法具體推論出,為何目前已有過半數的民眾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但隨著賴清德從蔡英文執政時所主張的「中華民國台灣」,一舉推進至「中華民國」的作法,兩者應有綿密的因果關聯。
透過推敲以上各項數據,我們應該可以合理懷疑,過去總把中華民國視為神主牌的國民黨,還能有本錢繼續以「賴清德骨子裡是台獨」、「祖國論只是騙選票」、「利用中華民國偷渡台獨」的說法,來催眠自己能繼續在兩岸論述上原地踏步嗎?如果國民黨對「祖國論」所提出的質疑,已明顯不符合現行台灣民眾的主流看法,其所提出的兩岸論述還能有多少說服力?
更重要的是,無論賴清德提出祖國論後掀起多大的政治效應,但台灣終究是民主社會,若從民意角度出發來看這件事,我們應該體認到一件事,也就是台灣民眾對於賴清德在兩岸答卷上所寫下的「祖國論」,基本上應是過關了。
當然,從目前北京所釋出的回應來看,現在要談民共破冰或是兩岸恢復交流,當然還是遙不可及。只是,從賴清德願意藉由擁抱中華民國、消弭統獨對立,促成國家團結、嘗試找出台灣面對兩岸問題的集體共識,眼前的兩岸僵局,似乎也不再只有一片黑暗。
【圖片來源:總統府】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泛藍」支持者有60.4%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32.9%認為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樣的數據,不僅明顯與國民黨長期主張、但近年來愈來愈吝於說出口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兩岸同屬一中」有明顯扞格,更令人高度好奇的是,賴清德提出的「兩國互不隸屬」,或許也真的是講出多數泛藍選民的「心裡話」。
而在「泛綠」支持者部分,有高達91.8%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僅6.1%認為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多少可以看出,賴清德在國慶演說刻意強調的「中華民國已經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在黨內確實有著穩固的認同基礎。
與此同時,民調也詢問民眾「您認為民進黨目前認不認同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結果顯示,有53.6%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38.5%認為不認同。
若與過去的調查進行比較,會發現在2005年4月時,僅有35.8%的民眾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46.1%不認同;到了2014年6月,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的比例提升至45.3%,但仍未過半,另有36.9%認為民進黨不認同。
雖然無法具體推論出,為何目前已有過半數的民眾認為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但隨著賴清德從蔡英文執政時所主張的「中華民國台灣」,一舉推進至「中華民國」的作法,兩者應有綿密的因果關聯。
透過推敲以上各項數據,我們應該可以合理懷疑,過去總把中華民國視為神主牌的國民黨,還能有本錢繼續以「賴清德骨子裡是台獨」、「祖國論只是騙選票」、「利用中華民國偷渡台獨」的說法,來催眠自己能繼續在兩岸論述上原地踏步嗎?如果國民黨對「祖國論」所提出的質疑,已明顯不符合現行台灣民眾的主流看法,其所提出的兩岸論述還能有多少說服力?
更重要的是,無論賴清德提出祖國論後掀起多大的政治效應,但台灣終究是民主社會,若從民意角度出發來看這件事,我們應該體認到一件事,也就是台灣民眾對於賴清德在兩岸答卷上所寫下的「祖國論」,基本上應是過關了。
當然,從目前北京所釋出的回應來看,現在要談民共破冰或是兩岸恢復交流,當然還是遙不可及。只是,從賴清德願意藉由擁抱中華民國、消弭統獨對立,促成國家團結、嘗試找出台灣面對兩岸問題的集體共識,眼前的兩岸僵局,似乎也不再只有一片黑暗。
【圖片來源:總統府】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