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神衛生法12月上路 強制住院新制實施日待定

2024-11-04 17:41:20   361

新版精神衛生法將於今年12月14日正式施行,然而,21項子法中的部分規定仍未完成制定,涉及強制住院等敏感議題的法規需與司法院協商後另行公告施行日期,相關配套措施尚待完善。

新版《精神衛生法》將於今年12月14日正式施行,此次修法針對精神病患的照護模式做出重大調整,尤其在強制住院、社區心理衛生服務及社會安全網等領域進行了大幅改革。然而,21項子法中的部分規定仍未完成制定,涉及強制住院等敏感議題的法規需與司法院協商後另行公告施行日期,相關配套措施尚待完善。

新版《精神衛生法》重點之一是對強制住院的程序進行改革,將由過去的「兩名醫師決定」改為「法官保留」,即由法官、醫師及病人權益代表共同組成合議庭裁定是否強制住院。每次強制住院的延長聲請次數也將限制為一次,以防止過度拘禁病患,保障其基本權益。

然而,這項變革也引發了對人力培訓和系統支援的疑慮。立委楊瓊瓔質詢衛福部是否已就新制準備妥當,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表示,與司法院相關的部分需待協商完成,預計將逐步展開人員訓練,並根據實際施行日期進行相應安排。此6項尚待協調的子法將不會在12月14日實行,確切日期須等行政院和司法院達成共識後再另行公告。

新版法規要求在病患出院時制定周全的出院計畫,並通報地方衛生局,以確保病患在進入社區後不會陷入「空窗期」。為此,衛福部持續推動「社會安全網第2期計畫」,截至今年10月底,全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已建設52處,預計明年將增至71處,以強化從醫院到社區的延續性照護。

然而,社區心理衛生人力問題仍然嚴峻,立委陳菁徽在質詢中指出,心理衛生社工的案件負擔過重,不僅需協助病患處理醫療需求,還需幫助其申請失業、長照等社會福利。衛福部表示,目前社工人員每人負擔的案量已從去年的1比60下降至1比50,明年目標為1比40,但達成這一目標的難度很高。對於案量比降至每1比25的目標,陳菁徽表示,當前社區關懷訪視員的進用率僅達8成,心理衛生社工也僅7成,衛福部將透過社會安全網2.0進一步檢討人力配置,並加強人力補充。

新版《精神衛生法》還強調使用長效針劑以穩定病情,降低精神病患反覆入院的「旋轉門效應」。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指出,針對躁鬱症與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長效針劑施打,每年預算編列27億元,去年施打了3.2萬人,預算執行率達83%,並預計今年可達90%以上。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施打長效針劑可使再住院率下降約15%至20%,從而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長效針劑分為1、3、6個月三種劑量,每劑藥費約9000至1萬元,每名患者一年需花費約2萬元。針對使用長效針劑後的成效,衛福部指出,隨著患者病況穩定,醫療資源的需求相應減少,有助於在社區中形成穩定的支持系統。

近日桃園市發生的女童遭強擄事件,犯罪嫌疑人為一名18歲身心障礙人士,此事引發社會對於精神病患社會安全議題的高度關注。立委楊瓊瓔質疑,社會安全網制度是否有效,並呼籲應強化對精神病患的管理與支援。衛福部長邱泰源在回應中強調,應避免對精神病患的汙名化,並持續增強疑似個案的通報機制及社區資源,以提升安全保障。

衛福部指出,目前已委託心理衛生社工學會檢討收案標準,預計今年底完成修訂。鄭淑心表示,新的收案標準將納入各地方政府的意見,並進一步強化對於精神病患的社區支援。

另外,為加強司法照護系統,衛福部計劃在10年內設置480床司法精神病房,目前已建成102床,預計至明年底達183床。此外,針對被裁定需監護處分的個案,衛福部正在建置保安處所,預期新增300床,以確保必要的強制治療資源充足。

精神病患的社區照護除了依靠政府設施,也需民間支持系統。然而,立委陳昭姿質詢指出,民間組織的服務計畫需每年重新提案,導致服務不穩定,且面臨預算不足的挑戰。邱泰源回應,衛福部將於未來5年內編列13.92億元,整合至「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佈建計畫」,期望在113至117年間逐步強化精神病患的社區支持系統,以確保服務不中斷。

新版《精神衛生法》上路在即,然而,伴隨法規施行的配套措施、基層人力支持及社區資源仍需進一步完善。衛福部在未來將加速法規執行、人力培訓、基層照護資源的整合,力求新法順利上路並保障病患權益與社會安全。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