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美大選無論誰贏 都會持續對中強硬
.jpg)
2024-11-04 16:55:49
317
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於政大國關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當前區域安全形勢戰略評估論壇」上表示,無論新任美國總統為誰,對中國大陸的強硬立場可能不變,美中貿易戰恐進一步加劇,影響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局勢,台灣需提前因應,推動出口與產業多元化,避免經濟成長受限。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於政大國關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當前區域安全形勢戰略評估論壇」上表示,無論新任美國總統為誰,對中國大陸的強硬立場可能不變,美中貿易戰恐進一步加劇,影響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局勢,台灣需提前因應,推動出口與產業多元化,避免經濟成長受限。
管中閔指出,自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以來,現任總統拜登更是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但這些措施並未達成預期的效果,反而使美中雙方的經濟各自承受壓力。美國方面,貿易逆差擴大、物價上漲、通膨加劇,但製造業工作卻未如願回流。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內部通膨上升,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亦持續深化。
針對台灣在此局勢下的挑戰,管中閔分析,台灣主要貿易集中於電子產品,且依賴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溫,兩岸關係又惡化,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勢必受阻,將影響經濟增長。因此,他建議台灣需制定更全面的應對策略,包括加強出口與產業的多元化,「切勿認為台灣或台積電無可取代」,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
他同時提醒,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巨大,全球仍需要其生產力,短期內經濟不會崩潰。預計未來中國將持續專注於經濟復甦,並積極強化區域及國際合作,例如金磚國家(BRICS)及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ACFTA)等,意圖透過擴大合作實現經濟增長,這對區域經濟平衡亦將帶來長遠影響。
此外,歐盟前駐菲律賓大使、台灣安全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傑森亦指出,針對中國過剩產能的關稅措施主要鎖定電動車行業,以此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隨著貿易格局調整,台灣也應關注越南等地區的角色,這些國家可能成為產業轉移的主要受益者,並在美中緊張情勢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面對新一波的美中角力,管中閔強調,台灣除需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外,也應積極推動產業分散布局,並建立長遠的貿易多元化政策,以提高經濟韌性,減少因大國博弈而受到的波及。
管中閔指出,自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以來,現任總統拜登更是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但這些措施並未達成預期的效果,反而使美中雙方的經濟各自承受壓力。美國方面,貿易逆差擴大、物價上漲、通膨加劇,但製造業工作卻未如願回流。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內部通膨上升,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亦持續深化。
針對台灣在此局勢下的挑戰,管中閔分析,台灣主要貿易集中於電子產品,且依賴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溫,兩岸關係又惡化,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勢必受阻,將影響經濟增長。因此,他建議台灣需制定更全面的應對策略,包括加強出口與產業的多元化,「切勿認為台灣或台積電無可取代」,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
他同時提醒,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巨大,全球仍需要其生產力,短期內經濟不會崩潰。預計未來中國將持續專注於經濟復甦,並積極強化區域及國際合作,例如金磚國家(BRICS)及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ACFTA)等,意圖透過擴大合作實現經濟增長,這對區域經濟平衡亦將帶來長遠影響。
此外,歐盟前駐菲律賓大使、台灣安全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傑森亦指出,針對中國過剩產能的關稅措施主要鎖定電動車行業,以此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隨著貿易格局調整,台灣也應關注越南等地區的角色,這些國家可能成為產業轉移的主要受益者,並在美中緊張情勢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面對新一波的美中角力,管中閔強調,台灣除需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外,也應積極推動產業分散布局,並建立長遠的貿易多元化政策,以提高經濟韌性,減少因大國博弈而受到的波及。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