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中國進口電動車加稅案 德總理:應持續談判解決爭端

2024-10-04 11:02:00   4906

根據報導,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認為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已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並提議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達45%的反補貼稅。然而,德國政府內部對此案看法不一,總理蕭茲(Olaf Scholz)則表明反對立場,主張透過談判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來解決貿易爭端。

歐盟成員國4日將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提案進行表決,此舉引發德國政府內部分歧及廣泛討論。根據報導,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認為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已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並提議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達45%的反補貼稅。然而,德國政府內部對此案看法不一,總理蕭茲(Olaf Scholz)則表明反對立場,主張透過談判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來解決貿易爭端。

此次關稅提案的背景在於歐盟去年展開的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指控中國政府對其電動車供應鏈進行大規模補貼,使得中國電動車的價格通常比歐洲本土生產的車型便宜約20%,嚴重影響歐洲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歐盟執委會希望藉由反補貼稅,恢復公平競爭環境,並預計在11月開始實施。

然而,德國政府內部的紅綠燈聯盟對此案存在明顯的分歧。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和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傾向棄權,認為關稅政策應謹慎使用,以避免與中國的經濟對抗;而自民黨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則支持總理蕭茲的立場,反對徵收關稅。蕭茲在聯盟內部使用總理指揮權推動反對立場,強調關稅戰可能會損害德國經濟利益。

蕭茲於近日的公開演說中指出,儘管中國低價電動車對歐洲汽車產業構成挑戰,但歐盟應避免貿易戰的風險,並建議透過WTO等國際機構來解決爭端。他表示,關稅壁壘只會導致全球貿易碎片化,並最終對德國這樣依賴全球貿易的國家造成嚴重衝擊。他進一步強調,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與中國持續對話,確保國際貿易框架的正常運作。

同時,德國汽車產業界的主要企業,包括福斯汽車(Volkswagen)、BMW以及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也紛紛向政府施壓,反對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他們警告稱,若歐盟推動此關稅政策,中國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尤其可能對歐洲電動車製造所需的關鍵原料和電池進行加價,這將對德國汽車產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經濟部長哈貝克在近期的採訪中亦表達了對加徵關稅的保留態度。他認為,與其設立關稅壁壘,不如專注於提升德國自身的競爭力,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供應鏈的多元化方面下功夫。他強調,關稅僅是短期保護手段,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德國汽車產業應投入更多創新和研發,從而提升電動車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