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釋憲門檻 藍版憲法訴訟法修正案逕付二讀
.jpg)
2024-09-27 11:46:02
3482
立法院27日針對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所提出的《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進行討論,並於院會上將該案逕付二讀。
立法院27日針對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所提出的《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進行討論,並於院會上將該案逕付二讀。該修正案主要內容為提高大法官進行憲法裁判時的判決門檻,從現有的過半數同意(即7位大法官同意即可)提升至3分之2(即至少10位大法官同意才能作出裁決)。此舉旨在防止少數法官在釋憲過程中決定國家重大法案,確保憲法裁判的正當性及多元性。
翁曉玲提出的修正草案,呼籲提高憲法裁判作成的同意門檻,理由在於現行制度中若有法官因故迴避或缺席,可能會導致少數幾位大法官便可作出憲法判決,這有損憲法裁判的公正性與專業性。她認為,這樣的修正可以提升審議的嚴謹性,並涵蓋更多不同意見,樹立憲法裁判的信譽。因此,該草案提議,大法官評議時至少須有10位法官參與,且需10位大法官同意才能做出裁決。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思銘表示,現行的過半數門檻不足以確保憲法裁決的多元性,應該採取更高的共識門檻。他強調,此修正案旨在防止少數法官在憲法裁判中擁有過多的決定權,提案進入朝野協商後,國民黨將進一步討論和論述,不一定會在本會期內強行通過。
此次修正案的推動,還與即將卸任的大法官人事變動有關。根據現行制度,10月31日將有7名大法官卸任,若新提名人選未能通過立法院的同意,屆時僅剩8位大法官履職,這意味著現行制度下,只需4位大法官的同意便可做出憲法裁判,這一點被藍營視為不妥。因此,藍營希望通過修法,以提高裁判門檻,防止少數法官在國家憲政事務上擁有過大權力。
目前,賴清德總統已提名7名大法官候選人,其中包括司法院副院長姚立明,但該人事案在野黨質疑提名人不適任,可能面臨立法院杯葛。綠營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若這些提名無法順利通過,勢必影響新大法官的如期上任,進而影響憲法裁判的進行。
立法院於今日院會處理報告事項時,國民黨提議將此修正案逕付二讀,現場朝野立委未提出異議,法案順利進入下一階段,並由國民黨團負責召集後續協商。此次修法是否會在本會期內順利通過,尚需進一步觀察朝野協商的結果。
翁曉玲提出的修正草案,呼籲提高憲法裁判作成的同意門檻,理由在於現行制度中若有法官因故迴避或缺席,可能會導致少數幾位大法官便可作出憲法判決,這有損憲法裁判的公正性與專業性。她認為,這樣的修正可以提升審議的嚴謹性,並涵蓋更多不同意見,樹立憲法裁判的信譽。因此,該草案提議,大法官評議時至少須有10位法官參與,且需10位大法官同意才能做出裁決。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思銘表示,現行的過半數門檻不足以確保憲法裁決的多元性,應該採取更高的共識門檻。他強調,此修正案旨在防止少數法官在憲法裁判中擁有過多的決定權,提案進入朝野協商後,國民黨將進一步討論和論述,不一定會在本會期內強行通過。
此次修正案的推動,還與即將卸任的大法官人事變動有關。根據現行制度,10月31日將有7名大法官卸任,若新提名人選未能通過立法院的同意,屆時僅剩8位大法官履職,這意味著現行制度下,只需4位大法官的同意便可做出憲法裁判,這一點被藍營視為不妥。因此,藍營希望通過修法,以提高裁判門檻,防止少數法官在國家憲政事務上擁有過大權力。
目前,賴清德總統已提名7名大法官候選人,其中包括司法院副院長姚立明,但該人事案在野黨質疑提名人不適任,可能面臨立法院杯葛。綠營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若這些提名無法順利通過,勢必影響新大法官的如期上任,進而影響憲法裁判的進行。
立法院於今日院會處理報告事項時,國民黨提議將此修正案逕付二讀,現場朝野立委未提出異議,法案順利進入下一階段,並由國民黨團負責召集後續協商。此次修法是否會在本會期內順利通過,尚需進一步觀察朝野協商的結果。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