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院督促政院口腔癌防治 陳時中:年底完成檳榔防制專法草案

2024-08-23 16:30:53   2793

台灣每年新增口腔癌病例超過8,000例,發生率高居全球第一。監察院自110年11月提出糾正迄今已將近3年,行政院竟仍無具體管理進展。面對監察院的質疑,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於21日表示,將立專法管理,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定於113年底至114年初送行政院。

台灣每年新增口腔癌病例超過8,000例,發生率高居全球第一。監察院自110年11月提出糾正迄今已將近3年,行政院竟仍無具體管理進展。面對監察院的質疑,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於21日表示,將立專法管理,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定於113年底至114年初送行政院。

監察委員趙永清、范巽綠、蕭自佑等人指出,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長期居高不下,與檳榔嚼食習慣密切相關。然而,政府在防治檳榔危害方面的作為遲緩,未能有效應對這一公共健康危機。儘管監察院早在110年便糾正行政院,但至今相關立法和管理措施進展緩慢。

陳時中表示,檳榔問題涉及環境、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過去治理難度高,但現在已到了必須制定專法的時機。衛生福利部、農業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將共同研議立法,並考慮如何有效促進檳榔園轉作,強化勞工職場環境和青少年衛教宣導,以全面防治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司長張雍敏進一步說明,檳榔危害是一個跨部會的議題,涉及多個部門的協作。衛福部已委託專業團體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目標是減少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威脅。專法的立法過程需考慮社會共識和民情,並可能參考菸品管理方式,例如在檳榔包裝上加註警語和圖片,甚至可能課稅,但這些措施仍需經過廣泛討論和共識形成。

監察委員也強調,在專法立法前,政府應加強現有的管理措施,包括加強檳榔進口管制、檢驗檳榔中的有害成分、推動檳榔園轉作、強化校園禁檳宣導及青少年購買檳榔的稽查等,以盡早減少檳榔對民眾健康的影響。

【圖片來源:中評社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