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彥護學生遭蜂螫亡 醫師提醒蜂螫風險與防範措施

2024-08-23 15:29:38
2115
屏東一學生登山團在台東浸水營古道遭遇虎頭蜂群攻擊,造成41歲領隊洪偉彥身中多處螫傷,最終不幸身亡。專家呼籲,秋季為蜂類活動高峰期,登山及戶外活動的參與者應提高防範意識,避免發生類似悲劇。
根據台東馬偕醫院的說明,洪偉彥於22日晚間被送至急診時,已處於昏迷及血壓低下的狀態,經過緊急搶救後仍不幸於23日凌晨2時許宣告不治。醫院指出,蜂螫所引發的過敏性反應及毒性影響,是導致洪偉彥死亡的主要原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虎頭蜂的毒性極強,若遭多處螫傷,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或橫紋肌溶解症,進而導致呼吸衰竭、腎衰竭等致命情況。他強調,蜂螫後的過敏反應通常在30分鐘至2小時內發生,若未能及時進行腎上腺素等緊急處理,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楊振昌進一步指出,台灣蜂螫的高峰期集中在每年7月至10月,尤其9月為蜂螫事件最多的月份。此時正值蜂類築巢及儲存食物的時節,蜂群的攻擊性大幅增加。因此,他建議進行戶外活動時,應避免穿著鮮豔或深色衣物,也不宜使用香水或其他濃烈氣味的化妝品,以免吸引蜂群靠近。
花蓮縣消防局提醒,登山者在蜂類活動旺盛的季節應特別謹慎。若遇到蜂類飛近,應保持冷靜,避免快速移動或大幅揮動手臂,防止引起蜂群攻擊。若發現有巡邏蜂在身旁盤旋不去,應緩慢而安靜地撤離現場。消防局建議,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且表面光滑的衣物,並確保頭部和頸部得到良好保護。
專家強調,若遭到蜂螫,最重要的是立即脫離現場,並用清水清洗傷口,拔除殘留的尾刺後進行冰敷,以減輕腫痛。如有呼吸困難或其他過敏症狀,應儘速就醫。此外,專家提醒,不當的處理方式,例如使用尿液或其他物質塗抹傷口,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應依循正確的醫療指導進行處理。
屏東登山團浸水營古道遇蜂螫 領隊不幸罹難

根據台東縣消防局的報告,當日下午,這支20人登山隊在接近浸水營古道加羅板部落出口約2.5公里處,突遭虎頭蜂群攻擊。團員表示,學生團員在前面,洪姓嚮導押後,忽然看到有蜂群,於是呼叫學生往前跑,並揮趕蜂群,未料引起蜂群攻擊,洪姓嚮導被叮到倒在原地,團員無法接近,通報台東縣消防局救援。
消防局接獲通報後,立即派出救援隊徒步進入古道進行救援。救援人員經過約3小時的艱難行進,最終在晚間10時許將洪姓領隊及其他受傷團員救出。當時,洪姓領隊已出現昏迷及血壓低的情況,救援人員立即對其注射強心劑,並迅速送往台東馬偕醫院。然而,洪姓領隊在送醫途中病情急速惡化,最終於凌晨2時42分搶救無效身亡。
其他兩名受傷的團員,分別為16歲的男學生及19歲的女學生。他們在受傷後仍能自行脫困下山,並由救護車送往大武衛生所進行治療,所幸兩人均無生命危險。
事發後,鍾佳濱服務處發表聲明,對於此次意外事件表示深切哀悼。聲明中指出,這次登山活動原本是為了讓青年志工親近自然、增進團隊合作,不料卻發生如此不幸的事件。服務處強調,將全力協助罹難者家屬處理後續事宜,並向所有受影響的團員及其家人致以最誠摯的慰問。
再次提醒人們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應保持高度警覺,特別是在夏季,野外活動時需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險動物如蜂類等。相關專家也建議,參與登山等戶外活動時,應攜帶必要的防護裝備和急救用品,並事先了解活動地區的潛在危險,以減少突發狀況帶來的風險。
目前,台東縣消防局及相關單位正進一步調查此次蜂群襲擊事件的詳細經過,並呼籲大眾提高野外活動的安全意識,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圖片來源:中央社、(台東縣消防局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