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訴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違規 向WTO提請專家組審查

2024-07-16 10:22:19   7081

中國商務部15日表示,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案,要求針對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中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設立專家組進行審查。中方指出,美國未能與中國透過磋商達成解決方案,因此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以維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權益。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方早在3月26日便將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措施訴諸WTO,認為該法案違反了WTO規則。

美國於2022年推出的《降低通膨法案》旨在促進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抵免,幫助個人購買電動汽車和公司生產可再生能源。然而,該法案規定,2024年起符合資格的潔淨能源車輛不能含有由「有疑慮的外國實體」製造或組裝的動力電池元件,2025年起亦不能含有由上述實體採掘、處理或回收的關鍵礦物,這被視為排除產量均居全球之冠的中國製電動車及動力電池。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強調,美國的補貼政策以使用美國等特定地區產品為前提,排斥中國等WTO成員產品,這種做法設置了貿易壁壘,推高了能源綠色轉型成本。無論美方如何包裝和美化,涉案補貼的本質仍是歧視性、保護主義的,違反了WTO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等規則。

中方堅決推進訴訟程序,以實際行動維護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並維護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努力。中國商務部再次敦促美方遵守WTO規則,停止濫用產業政策損害國際合作。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於2023年12月1日提出了補貼電動車的新規定,詳細說明了電動車如何根據《降低通膨法案》有資格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這些新規定被認為是針對中國製電動車和動力電池,試圖限制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競爭力。

中方對此強烈反對,認為美方以「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環保」為名,制定歧視性補貼政策,嚴重擾亂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扭曲了公平競爭環境。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