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不是信仰 童子賢:若全民感情上不接受我會服從

2024-07-12 13:17:09   3319

和碩董事長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12日在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上表示,不應將他形容為「擁核」,因為核能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信仰,應根據科學和專業進行檢驗。

和碩董事長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12日在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上表示,不應將他形容為「擁核」,因為核能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信仰,應根據科學和專業進行檢驗。童子賢強調,核能對台灣供電穩定和降低電價有很大貢獻,但在民主社會中,應尊重全民對核電的感受和需求。

童子賢在會上指出,核三廠基本上運行良好,且成本已經很低,40年來的安全記錄也不錯,台電在這方面的管理值得肯定。儘管如此,由於政策傾向廢核,核三廠將於7月27日依法除役。他認為,核三廠除役後,如果未來要重新投資,將花費數千億元,這樣的設施停下來實在可惜。

童子賢表示,若要延役核三廠,需經過3年半至5年的安全檢查,包括零件汰換和耐震測試,這樣才能進一步討論延役的可能性。他遺憾地說,核能議題未能早些發酵和轉彎,但如果值得等待並經過專業檢查,應該按程序進行。

童子賢也談到綠能發展的重要性,但強調需進行縝密規劃,避免對環境造成過大衝擊。例如,離岸風電設置在潮間帶會影響海洋生物和珊瑚礁,而太陽能板則可能干擾飛鳥。他認為,綠能與核能應該互相搭配,並提出了「334」的能源黃金比例,即3成綠能、3成核能和4成火力發電,這樣可以在日間和夜間的用電高峰時段相互調節,降低空氣污染,減少有害懸浮微粒的影響。

針對近期跳電問題,童子賢指出,這是因為電網韌性不足。經濟部原先計劃用10年時間編列5645億元強化電網安全,但希望能在5年內完成,以降低跳電機率和次數。

他提到,李遠哲同意他的觀點,這是出於自由意志和發自肺腑的想法。童子賢表示,對於國家能源政策的意見,並沒有受到任何人引導,完全是基於對台灣產業、民生和國家競爭力的觀察。他強調,核能是一個工具,不是一種信仰,應根據科學和專業進行理性探討,讓社會認識到核能可以被良好管理並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